第二人生(一百三十五):分數人生

在當下社會,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那人的讀書成績:如在學業上考到好成績,那人便會被評價為菁英,反之就是不能幹大事的人。當然,若能賺到很多錢就是另一回事,但在背景和成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學業成績和分數對我們的影響十分大:要說能左右我們的人生也不為過。

這樣的社會已是十分可怕,假如分數這東西不限於衡量學業,而更是衡量我們的人格?和社會的關係?社會裡的存在價值?
最近追看的英國劇集《Black Mirror》第三季第一集《Nosedive》便嘗試把觀眾帶入這種世界。
以下為劇透。
導演Joe Wright嘗試用一小時的時間,為觀眾呈現一個極端的社交社會: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會利用社交媒體來為身邊的人和事評分,總分為5滿分。高分的人代表他們與其他人相處得很好,為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出一分力;低分的人經則代表他們不懂得與別人維繫好關係,可能有反社會的傾向。
前者是社會普遍歡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享有特權;後者則被認為會為社會帶來破壞,必須要把他們驅逐在外。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名有4.2分的高分者,每天他也努力地做各樣事情來爭取別人的高分。為了享有更多特權,她努力地爭取更高分的人(即更接近5分滿分的人)的高分數。有一次,她獲得了一個在4.8分的舊友的婚禮上當伴娘和演說的機會。即使那人我直以來都不把主角放在眼裡,但是為了取的高分數,她仍然努力地為婚禮做好準備。
故事的結局顯然易見:主角必然遇到了很多不幸,並且迎來人生的低分數(低潮)。重點不是在於結局,而是整個世界觀令人感到十分可怕。
為了贏取別人的高分,我們做的每件事也要把別人的眼光加入考量之中,每每為了迎合別人的口味來行事:公開發脾氣?別人會給予低分,不做;滿面笑容?別人會感到自己的溫暖並給予高分,必做;經常上載美好的生活瑣事的照片?別人會感到自己的正能量而給予高分,必做;指出別人的錯處?別人會感到不悅而給予低分,不做。
你看到嗎?在這個極端的分數社會裡,每個人也戴著比現實生活更多更虛假的面具。在那種社會生活的人時刻也要討好別人,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和感覺都拋諸腦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似拉近,卻十分脆弱和遙遠,為了分數而討好別人,以評分來要脅別人。在長期的抑壓下,他們的精神狀態十分不穩,就像是一個隨時也會爆炸的炸彈。
這令我想起早前我寫過的一篇有關社交排毒的文章:我們在現實世界其實也是面對著這種挑戰。部分沉迷社交平台的人祈求在那裡尋找肯定,他們以「讚」作糧食,為了取得更多的「讚」而無所不用其極。或者只有這類人才適合住在這套劇集裡的世界。
不管如何,我認為這種流於表面和諧的分數世界並不是我們所渴求的世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