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會說不要在工作間識朋友,也不會做得到,因為辦公室裡有太多利益衝突。即使退而求其次地做一位好同事也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
昨天我便與一位我覺得是好同事(非會計)的人起了一點誤會。話說因為我的工作需要,我經常要與這位同事合作。這位同事平時工作盡心盡力,也有交帶,笑容也可掬,實在是好同事的模範。可是,昨天因為一些溝通上的誤會,我沒有做他以為我會做的事情,令他完成不了工作,結果他拋下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我千辛萬苦才做到某事,你為何沒有做到你的部分?」
這是透過skype說的,因此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他那看似是在責怪我的語氣卻十分明顯。之後,他再致電內線繼續話題,我淡淡地說:「那我現在做回那事,好嗎?」我放下電話,內心有點不是味兒。
就在數小時前,因為他沒有確認某些事情,令我必須要花時間重新做另一件事。當時我沒有怪他,更主動表示一切OK,他不用放上心。當時我體諒他,知道他日常工作受到的壓力極大,出錯乃人之常情,我認為我必須要展示「一切都沒有問題」的表情來令他放鬆。
在數小時後,我才知道只有我單方面關心同事是否受壓,他們根本不在乎我。
對,內心深處的我依然選擇相信,這位同事的回應是因為長期承受著巨大壓力所致,他的本性並不壞,只是這事之後,我對於在辦公室裡能否認識到朋友或同事心存疑惑。平時沒有事情發生,大家開心吹水當然沒事了,但是當有事發生,是否所有人也能拋開私人感情,盡力作出補救,並且會以同事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你可能會覺得我太年輕太天真了,如果我過於堅持這種想法,我必然會在職場上受到打擊和傷害。我同意,只是這種想法是建基於我信奉人們真善美的想法之上,是由我數十年的人生所累積而來的知識和經驗而得來的生存態度,又怎能因為一件小小的事而改變?
只是,這件事令我知道,即使是平日再好的人,也不會在發生事情時為你著想,而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在此之後,我想我的態度依舊,依然會為別人著想,只是我會調一調自己的想法,不會嘗試認定某些同事是好同事,甚至是否能夠成為朋友。因為我知道,在這一個名為職場的修羅場上,好同事或朋友並不是別人的重點;重點從來都是「在職場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