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四十二):壓力城市

我認為,一個地方是否適合居住,除了要看行業發展、薪酬、消費水平等,還要看看人們生活在那裡是否能夠適時放鬆自己。如果生活在某城市裡需要經常面對多種不同的壓力,那實在會令人抓狂。

這就是為何我生於香港卻不太認為香港適合居住的原因。
當然,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壓力,例如全職的家庭主婦要時刻面對照顧家庭的壓力,不像會計師一樣面對著計算公司帳目的壓力,也不像消防員救火救人的壓力。看來壓力的來源主要是來自職業的性質與性格,但問題是當人們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例如下班之後或放假,他們的精神依舊處於非常繃緊的狀態,不能好好地放鬆精神,思考工作以外的事情,思考人生,感受人生。
最近到了台灣放鬆,一下機已感到與香港的不同。雖說部分不因在於我正是處於放假的心情,但我想如果我在放假時在香港休息,我也不能確定我能否真的放鬆,因為只要身處香港,不論何時何地,我總是生活在緊張的氛圍之中,身邊的人都在發放出緊張的情緒,感染著其他人。
反觀台灣,一來街上的人比較少,二來他們說話的方式在我看來也是比較溫柔(即使他們未有特別溫柔地說話),三來不管是走在街上的人還是在餐廳工作中的人,也不時掛上笑容,令人感覺放鬆。
泰國也給了我這種感覺:走在街上的人都是正在生活著,而非抱怨著工作或者生活。當然我是以遊客的角度出發,看不到真實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連遊客也看到一個地方的壓力,那個地方是否適合居住也是可想而知了(我相信很多遊客也能感到香港的壓力)。
我想日本也是一樣,雖然他們十分有禮待客,但他們時刻遵守紀律、做事一絲不苟的態度,有時也會令人感到緊張。加上他們職場上的巨大壓力,我想在日本生活可能與在香港的一樣。我想韓國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但是,台灣人看似放鬆的代價是,他們的收入不高。想起林夕曾說過,當他在台灣買了樓,時不時住在當地後,他開始以另一個角度看台灣:他們消費水平低,因為他們的薪酬水平也很低,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我們能賺取香港的收入而在台灣消費是我們的幸福,卻也是他們所羨慕的事情。在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我想生活在壓力之中也不全然是壞事,至少每次到台灣旅行也能爽著享受。
我理解世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壓力的,我也相信壓力的多寡在於當時人如何管理,但地球上某些地方的人的壓力較大也是不爭的事實。我想我們只能硬著頭皮地撐過去,不然也可以選擇移民試試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