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四十七):選擇人生

朋友A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一點想法:他認為工作只是工作,應該在正常上班時間完成;他接受丁點的加班,但不會喜過一小時,一來他在下班後有其他事情要做,二來他的僱主是政府,他工作的地方從來沒有加班的文化。相對於我這個星期六日也(被迫)要工作的工作狂,他過的是合理、正常的生活。

他下班之後並沒有其他重要工作,只是定時與朋友一起做運動,或者溫習最近報讀的考試。但是,對他來說,這些事情遠遠比工作來得重要。工作對他來說真的只是工作,今天完成不了便留到明天,但如果他有一天不去做運動的話,他將感到十分失落;如果溫書進度落後,他將會十分擔心並嘗試加快進度。他覺得,只有工作的人生根本不是人生,而是什麼都不是;我們每一個人也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朋友B也是一位把自己的時間表排得很緊密的人。儘管他之前的工作佔用了他很多時間,他也未有因此而像其他人(像我)那樣把生活變成只有工作和睡覺;他為自己安排了很多活動,例如外語學習、畫畫班、讀書會、行山、跑步等。
相較朋友A那種想享受多元化人生的態度,朋友B的人生態度是更為目標為本:他每一年也為自己訂下目標,目的除了是享受外,也是為了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讓「沒有時間」成為自己的藉口。我十分佩服這位朋友的行動力,令他總能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規限以下,做到了可能要三十小時才能過到的人生。
上司的情況卻很像我:他經常把工作帶回家中,一有機會便繼續工作。我總會隨時隨地收到他的短訊,問我一些工作上的問題,看似他根本未曾休息,也看似他根本沒有工作以外的生活,但事實是,他已有小朋友,而且他們是活潑好動的那類型,結果他常常要抽時間陪伴和照顧小朋友。
我常常驚歎他管理時間的能力:為何他一方面經常把工作帶回家,另一方面也能抽時間與小朋友相處?我知道對他來說,工作與家庭也是十分重要(但我相信家庭會放在更高的位置),所以他不會在兩者之間二擇其一,而是盡量滿足每一方。
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有選擇權:有的化身為工作狂,在別人眼裡只有工作(我);有的對工作並不執著,重視私人時間的人生(朋友A);有的重視工作,卻不會放棄私人生活(朋友B);有的把自己擱在一旁,全心全意地工作和照顧家庭(上司)。這種選擇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當中也不包含對與錯,因此很多人不懂得作出選擇。但是,約六十年的短暫人生卻時刻提醒(或強迫)我們作出選擇。我想,既然我們都不會提前知道結果,也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我們為何仍然糾結?何不放手一搏?
就讓我們跟隨自己的性格和想法作出行動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