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一個月也有人離開,今個月輪到其中一位和我十分友好的銷售同事。即使他離開在即,他也時不時向我訴苦,說經常受到多方的逼迫,要求他交出成績,即使他已經達成了整年的目標(運氣這東西真的很重要,就是湊巧地遇到一位十分願意花錢的客人,便令他即時達成年度目標)。
若果以公司營運的角度看,同事能做到意料之外的成績,當然希望他能再接再厲,乘著這次的好運,繼續向前進。但是,若果以他的同事或朋友的角度看,我卻對他不斷被逼迫的結果感到無奈,因為我實在不了解,為何不論一位同事是否能「跑到數」,公司也要逼迫他去找更多的生意?
當然,他找的生意愈多,人工愈高,不像我這些後勤人員般,工作不斷增加,人工卻追不上通脹。你可以說他被逼迫的經歷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的人工已經包括在內,他實在沒有投訴的權利。有時候,極端一點地想,究竟我們為了什麼而經常要做一隻向人搖尾乞憐的狗?為什麼我們在職場上不被看待成一個人?
我想這裡要說的不只是人工與工作量不符。作為cost centre的一分子,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現階段能取得與工作量相符的人工,因為我的工作並沒有直接令公司受惠、多賺一些錢。有時候,我什麼時候被公司看作為機械人?我的工作量多得差不多每個週末也要在家中工作,每天也總要在公司加班數小時。不斷工作的結果就是消耗精神,結果不斷犯錯。
我相信總會有人說是我不懂得增加工作效率,或者不懂prioritize,但很多時候拖我後腿的要麼是公司那不太好用、但必須要用到的系統,要麼是那些「變化多端」的工作,要麼是那些忽然出現的問題。即使我花了很大的時間去改善我的工作流程,情況卻並沒有改善。
公司並沒有把這些情況看來眼裡,只是不斷地把工作交給我,並理所當然地認為每一個月給我的人工就是我應得的。不論是我還是的那位即將離開的同事,也被如此看待,分別只是他比我賺得更多,但結果是,再多的錢他也不想賺了,他只想過一個普通正常的生活,而不是每一天也被人逼迫做某些事,或不斷向客人道歉和乞求他們付更多錢。
究竟生意的營運是金錢先導?還是同事先導?若果沒有人真心願意為公司打拼,那公司仍能存在嗎?把同事當作機械人來看待真的是向成功前進的必要的一步?
我仍然記得CFO曾經說過一句話:在這間公司工作並不容易,也不是每一個人也適合在這裡工作。換句話說,成功在這裡生存已是很了不起的事。我的同事生存不了,我又能多撐多少個月呢?
Like!! Really appreciate you sharing this blog post.Really thank you! Keep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