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六十二):退休後再就業…?

昨日星期日檔案討論了再就業的問題。節目中有數名年齡已達退休年齡的人在被迫退休之後,因為生活太苦悶而決定重投工作市場,想為自己找回一些意義。

受訪者都是曾經當過高層的人,他們有著高學歷和豐富的行業知識,與正常人一樣地認為自己應該做回退休前的職位,但他們卻因為年齡問題未能如願,結果要去做其他低學歷的工作,諸如普通文員或看更。他們當下覺得自己的高學歷和豐富的行業知識是一種包袱。
看了這半小時的節目,我心中感到震驚,不是因為一班高學歷、有能力的人要被迫去做低級職位,也不是因為高學歷和豐富的知識竟然由優勢變為劣勢,這些也是可以想像到的;我驚訝的是,為何他們要重返職場,而且原因是這樣的無聊?
因為覺得退休後生活很無聊,想找一些事情做、一些目標,所以要重返職場。
對此,我感到大惑不解。當然,我歡迎不同的想法,他們覺得人生只有工作,沒有工作便會覺得無聊,因此到死之前也要工作,這一點我完全能夠接受,只是換作是我的話,我一定不會這樣。
在退休後,能使我重返職場的原因只有一個:我要賺取生活費,因此不能退下來。這是可以想像到的,因為我們都在約二十多歲踏入社會工作,到六十五歲時己是四十多年,當中經歷大大小小的問題、壓力、高潮、低谷,當中曾經以不同類型的方法支撐下去,如去旅行、買東西、放假、轉工、停工休息等。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些時候能使自己挺下來的原因,除了是金錢和更好的前途,還有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喜歡挑戰?(可能是吧,但社會上又有多少人真的會有這種思想?)
換句話說,我相信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找回意義」並不是重投職場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一定是為了生活。
我朋友的母親曾經是在職人士,當初因為患病而退了下來,在幾年後病好,她也曾經感到生活苦悶,想找一些事幹。她最後並沒有重返職場,而是去培養興趣,例如學畫畫、學跳舞、不時與朋友叙舊。他在這些活動裡重新找到活著的意義,找到了「第二人生」;她不再是工作的奴隸。
他當然不是出身大富之家:他的丈夫仍然工作,孩子們也在工作,他們每月的家用絕對能支持母親過她的「第二人生」。
沒錯,這一集的星期日檔案並不是關於選擇在退休後重返職場的人的動機的真偽,而是在這個社會裡,有人真的選擇在退休後重返職場但卻有心無力。這也是需要正視的問題。只是,如果重返職場的原因是因為「想找事情做」的話,那重返職場一定不會是最理想的選擇。
我十分相信我們不是工作的奴隸;有得選擇的話,我們也會希望過一個想過的人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