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一百七十一):洗腦?

記得在大學時期,同學間流傳著一個傳說中的洗腦camp,說參加者在camp前camp後的分別十分大。聽說有人在入camp前是一名害羞的學生,入camp後整個人變了,變得十分健談。這看來並不是壞事,但有人卻覺得這樣把一個普通人的性格和價值觀全然改變並非好事。有些更極端的例子更是跑去做保險、傳銷之類的工作。

我不知道那些變化是否應要被妖魔化,畢竟我也是道聽塗說,身邊並未有朋友參加過,或者即使聲稱參加過,也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我一直在想,那種變化與美國人的正面、樂觀的思想其實是很相似,而我們未能接受的原因,或者主要是因為文化差異?
最近閱讀了一本關於記憶的書,作者本來是一位因病而記性不好的人,但他沒有放棄,覺得自己應該能做得更好,於是埋首於增強記憶力的訓練上,最後他成功了,而且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
他在書中道出了成功的方法,當中他希望讀者在最初學習時都要有正面積極的態度,不要一直想著自己將會失敗,因為自己並沒有過人的記性、不太聰明等等,因為這種想法會令自己潛移默化,最後把自己所想的都成真了。為了提升自己的記性,我們必須要相信自己必定能做得到。
這種說法對我來說十分熟悉:這不就是大學時期同學們所說的洗腦camp裡其中一個題目?要時刻抱持正面、樂觀的思想,積極地相信自己必然做得到,不容許自己被任何負面的想法影響。
這令我更加確定,那些洗腦camp的所謂思想改造,事實上只是為學員灌輸別國的文化而己。
個人來說,我並不太接受美國人那過分正面、樂觀、積極的思想,某程度上更加覺得有一種虛假的感覺,但同時,我也覺得東方人那種經常多疑、過慮、凡事都向壞的方向想的性格感到不太妥當,我甚至覺得這種思想上的落差,某程度上限制了東方人的創意,結果我們都看到了,美國人的創業家數量遠比東方人為多,而他們對創意的鼓勵和支持也更多。
想也知道這是合理的:一個經常擔驚受怕的人,又怎能勇敢地走上創意之路?只有一直都抱持著正面樂觀的人,才能在不斷失敗的創業路上一直走下走。但是,這種想法卻被部分的東方人覺得可能是思想改造的內容之一,令我感到十分奇怪。
我想可能是我們的文化實在不容許我們接受純粹正面的思想(因此我個人也不太能接受美國人的思想),但這並不是說那種思想全無優點可言:我經常想,東方人實在是太負面太悲觀(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深思熟慮),結果很多事情在思想層面階段便被否決。
在那些時候,美國人的正面積極的思想便是當事人需要具備的思想,他們才能藉此排除萬難,走向成功的出口。
我們的人生或者活得很平凡,但再平凡的人生也會遇上風浪,那些風浪磨平了我們的稜角,令我們變得接受當下,不再追逐成功。我想對一些有潛質的人來說太可惜了。或者在美國人的思想文化中,他們能領誤到更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