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會接觸的系主要有兩個,一個是Oracle,一個是公司IT自行開發的用作billing的系統。每一個月有關的IT人員都會開發新設計,從而滿足不同地方不同用家的不同需要。上星期,又再有新設計加進系統,有關人士便舉辦training來教導同事使用。
其中一名開發者顯得十分雀躍,覺得這個新設計十分有用,必定會大大減輕用家的工作量,也令本整個billing的程序更有效率。我未有發接任何意見,但心中已經覺得不太妥當。很快,別的分支的用家A也發覺到我的顧慮,而他們的外國文化使他們有話直說:「這個新設計看來只是用作檢查,並無實質幫助,也未能令系統更自動化,是嗎?」我聽在耳裡,直覺這實在是太直接,東方人一般不會這樣直接地提出意見。但是,A所說的正正是我的顧慮。
換句話說,這新設計只是令我們在系統裡查數,而不需用其他程式查數(例如使用excel)。不幸地,excel的功能更多大:excel與新設計的差別,便正如智能電話與傳統電話一樣,前者的功能遠遠較為強大。
介紹新設計的開發者指出現階段並未能令系統進一步自動化,但新設計的出現將令我們的工作更集中在系統上,我們依賴excel的程度又減少一點。我明白,他只是在自圓其說,事實上,A更加「心水清」。
Training之後,我和同事簡單討論一下新設計,他們都覺得A講得有理,而若果要開始使用新設計,我們要開始把某些數據輸入到系統裡,那樣的話將會花上一點時間。我的同事都覺得在未有即時需要的當下,我們可以不理會新設計,直到將來有多一點時間才慢慢進行data entry工作,但我卻未有跟從他們我決定,自行開始data entry的工作。
我不是注意不到這新設計的雞肋用途,只是我覺得,在仍未實質試過使用便下決定,實在未免太自大了,與其在將來有時間才慢慢試,不如快快地測試一下,有問題便即時回報,沒問題的話我可能賺到了。
的確,東方人很多時也會在心中設想很多事情,並在反覆思量之後作出決定,未有真的實行來體驗一下,說得動聽一點便是小心謹慎、深思熟慮,難聽一點就是只想不做、缺乏行動力。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想得夠多,把所有細節、步驟都納入考量之中,所作出的決定必然是最好的,但這樣想的我們卻未免太自大地相信自己未有遺漏任何資訊,以為自己是機械人一樣思考,錯估形勢,結果作出了較遜色的決定。我不是說凡是也要試過才知,但世上總有事情是要身體力行才能知得更多。
朋友B在一年前從未想過自己會轉工,覺得當時的工作雖然辛苦,卻是難得的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因為一次與高層的不咬弦,令他覺得他正在做的方向是錯的,結果他毅然辭職。他未有細想,或者他已經細想,但他仍然作出那個決定,原因是他知道自己必須要選擇行動(離開),才能進一步取得更多資訊去作出判斷:究竟他仍然在這同一個課題工作(他的行業有很多課題),還是繼續花時間在這個課題上。他最後決定離開。
之後,他在機緣巧合下遇到現在的公司。無論在資源、規模甚至文化,這新公司都比舊公司更好。雖然新公司的工作課題與之前的有些少出入,他也十分喜愛這個新課題,並且能花更多時間在國外關注相關課題的發展情況。他相信如果當初他只是不斷地思想,他應該不會作出離開的決定,繼續留在舊公司。
人要行動,總不能經常停留在思考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