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與一位外國人開會,主題是關於目前某種工作的正確步驟。我們雖然都在同一個部門,平日卻甚少在如何完成手上的工作上有交流,總是各自以各自的方法完成。結果,最近有人疑問我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有錯,我便向這位同事查詢一下,他如何完成他的工作?
我們談了兩小時(但我認為只需半小時便能完結…畢竟他的話十分多),我們都有了不少得著,知道原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同一項的工作。他更對我提出的一個他從來未有想過的複雜方法感興趣,說他一直以來也只按自己的一貫做法行事,認為那新方法的複雜程度十分高,必須與別人討論一下是否可行。我當下微笑地說期待他的回覆。
事實上,我十分驚訝他竟然從未想過那個方法?我想他應該曾經想過,只是因為覺得不行而不再去深思,直到我這次把那方法提出。我這裡不打算說太多,但從這些地方上看,東方人有時真得比西方人想得更多、更深。
或者說西方人看來十分傾向化繁為簡。我曾記得有外國人說過他們通當會把要說的話分成最多三點來總結,而每一點的內容也不會很多。我想應該有某些學者曾經研究,一個人不能處理多於三點的資訊,所以三點只最適合的資訊量。
雖然有一些研究曾指出東方人比西方人更聰明,但那些可能只是從某些角度來看,說服力並不足,而且它們只取平均值,實在不能作準。我想很多西方人也比東方人更聰明,其秘密可能在於那化繁為簡的處事方法上。
事實上我十分認同這種化繁為簡的處事方法,因為很多時候事情不知不覺變得太複雜,令當事人失焦,看不到重點,結果愈走愈遠,愈做愈離題,在後來發現已經太遲。這並不是說笑,因為我們都是一些很容易自以為是的普通人。
同時,我們也要認同一點:有些複雜的事情實在有其複雜的道理,強行化繁為簡將會出現偏頗的情況,結果得出錯誤的結論。
舉例說公司的盈利變化十分大,外國人老闆經常認為我們計算錯誤,因為按他手上的資料來說,公司的盈利必然地是當下的一倍以上。他看到了與心裡不一樣的數字,覺得他自己的數字正確,於是質疑我們的計算。我回覆說,我與他手上的資料大同小異,只是在會計,我們必須把同一時間的盈利和支出連在一起,換句話說,有些盈利是從將來的支出產生,必須放到將來。這樣的這,當月的盈利比他所想的更少並不無道理。
以上例子說明了化繁為太簡的壞處。即使如此,很多人也依然會覺得我的解釋太複雜了。一來當然是因為對方可能沒有會計知識,二來他們可能一直以來也拒絕思考複雜的事情,覺得總要把事情變得簡單才是正確。他們有他們的道理,因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如果我們想強行化雜為太簡,代價可能會十分巨大。
總而言之,化繁為簡是一把雙刃劍,只要適可而止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