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了總部的一封電郵,內容是關於總部的疑問:當初做budget時我們所預期的盈利是一個理想的數字,但現在當我們有做第四季的盈利預測時,數字出入相當大。總部要求我們重新改過第四季的盈利預測。
我看著那封電郵,心中也充滿著疑問:那個budget是一年前的盈利預測,而那個第四季盈利預測是最近才做的。總部現在要求我們改動第四季的數字,是否認為一年前的預測比起最近的預測來得可信和準確?說真的,第四季的盈利預測是不理想,因為忽然之間很多不好的事情相繼發生,這是十分令人苦惱的事,也是令一眾大老闆感到頭痛的事。可是,這卻是一個接近現實的預測,總部必須要接受。
當然,我十分明白他們的處境:他們在年初時把一個較為理想的盈利數字報告給董事會,當然是期望全年有接近的盈利數字,不然的話他們也交代不了。可是,在我看來,他們當初是否真的太樂觀?
我去年也有協助準備budget。當時總部與老闆經過一輪的討論後,得出了來年期望的成長率,而我當時便要協助準備報告,看看如何實現那成長率。老實說,當我看到那個成長率,我心中不禁「嘩」了一聲:那對成長中的公司並不是什麼大數,但對於已有一定規模的我的公司來說,那卻是有點不切實際的數字。
為了達到那數字,也為了令第一季合符預期,我們在數字分佈上耍了點手段,令公司必須要在年中開始有明顯的盈利增幅,才能令全年的表現合乎預期。
當時即使是我的上司也覺得不太可能。但是,總部卻需要我們有那個成長率。結果,我們勉勉強強地做出了計劃,而那時總部也接受了,並埋下了一個計時炸彈。
這年事上並沒有明顯的對與錯:我們只是打工仔,不能對總部與老闆的決定有太多意見,我們被僱用的原因就是為他們解決問題:總部和老闆也必須要對董事會交代,他們也不能隨便作出與公司大方向不同的決定;董事會也要向投資者交代,他們投資了金錢就是希望回報,因此公司為了取得投資者的信任,必須做到他們的要求;投資者也沒有錯,他們只是為股東們的資金找到有合理回報的地方,為他們盡量爭取。
以這種方式思考的話,沒有其中一方必須負責,也可是說是所有人也應該負責。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找出負責的人實在是太遲,不如把精神集中在來年的budget上還好。
不幸地,我也知道了來年的成長率也不是容易達成,特別是當今年第四季的盈利預測不被看好,下年第一季將會是一個大挑戰。我能做的就是盡量表達出我的想法,希望總部能真的聽聽local office的顧慮,不然在下年的同樣時間,類似的疑問將會再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