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輸了一千萬。」有一位創業家跟我說。他是一位年輕的 老闆,比我年長數年,但經歷過的、失去過的卻是我的數倍。當他對我說出自己的失敗時,他未有流露一絲無奈,留之就像是隨意提起一段普通的回憶一樣,沒有多餘的喜或悲。
現在他的生意經營得很好,雖然仍然未有利潤,但公司的基礎打得很好,而且一直擴張下去,要轉虧為盈實在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是他第二次的創業。比起其他創業家,他實在是十分好運,不用在創業失敗數十次後才能成功,或者根本成功不了。他把他的成功歸功於商業夥伴的能力、他們的人脈、公司上下的齊心、市場的需求等,但我覺得他的成功的最主要的功臣是:他從過往的失敗學習,而且學習成功了。
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會很在意失敗,也會有不氣餒的精神,不斷去嘗試。這是好的態度。可是,很多人只會一直衝,一直把眼光放在當下和未來,卻忽略了過去,特別是過去不再再喚起的失敗經驗,結果,他們下意識地複制了過去的失敗。
他們未有想清楚自己過去為何會失敗?是因為性格問題?能力問題?資金問題?市場供需問題?定價問題?還是其他更有影響的問題?說穿了,他們只是不願意把自己赤裸裸地曝露在過去的瓜敗之中,去仔細了解失敗的因由。
他們會跟自己說:「失敗就失敗了,沒有什麼好想的,還是繼續向前好了!」繼續向前並不是問題,而且是理應如此,但在此之前,我們不是要細心想想我們做錯了什麼?如果連這點也不知道,我們如何避免將來繼續犯同一個錯誤?如何去獲得最終的成功?
一直也學不乖,最後只會一直輸下去
這令我想起我一位不再往來的朋友。
曾經,我們是很要好的,因為他看來是十分隨和,而且願意分享,與和的性格相似,看來實在沒有隔閡。直到有一天,不知是什麼一回事,我們開始變得不再熟悉。
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把我們所經歷過的都反覆回憶,並察覺到有在一些相處時間中我犯錯了,但當下我未有好好留心,結果錯誤不斷累積下去,直到其忍不住,爆了。
爆破的結果是,我失去了一份友誼。
當然,他可以說,人生數十分,朋友多不勝數,加上現在香港這種時勢,更容身會出現朋友絕交的情況,實在不需要把這種小事無限放大,繼續向前進便行。
對,我們必須繼續向前行,我們也只能繼續向前行。但是,對我來說,這種友誼破裂的情況並不是「小事」:每一段友誼對我來說都是重要的事。
最後,我歸結了我所犯的錯,把它們好好的收藏在心裡,決心以此為鑒,然後繼續前進。但是,最近我卻好像忘記了那些犯錯,在另一段友誼裡犯著類似的錯誤。
我實在是學不乖,不是嗎?這一次,我必須要學得乖,不然我只有不斷地輸下去。
時刻反省,才能避免重複犯錯
我想,這就是日記的用途。
我們每一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多得把很多大事小事也忘記了。結果,我們忘了以前犯下的錯誤,忘記了那些失敗所帶來的教訓,忘記了自己曾經痛過。
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都會寫日記/筆記,都會反覆閱讀類似的書籍,也都會花時間去單獨沉思。他們給自己反省的時間,讓自己時刻記住曾經的失敗,要令自己的意識深深記住那種教訓,令他們在下一次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之時,要本能地迥避錯誤。只有這樣做,他們才能笑到最後。
我們也應該學習這樣做。
很高興我再次察覺到自己可能再次犯錯。這一次,我會以那位創業家一樣,從過去的失敗學習,不會再因為一時的犯錯再失去重要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