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二百二十五):總結2019

今天就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過去的我,從沒有正面認真地在每一年每一個月,去總結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因為我一直都認為,過去了的就是過去了,無論是喜是悲,也不需要再想,放眼未來才是最重要。但在這一年開始,我想我必需要好好總結一下過去。

亞洲人的習慣是凡事先向壞的方向想,所以先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不開心的事:
1. 社會動盪。
2. 友情破裂 。
3. 事業停滯不前 。

可是,人生有跌也有起,很多時是取決於我們如何行動,以及當下的心態。在過去一年來,令我開心的事有:
1. We connect
2. 新的友情
3. 新的突破

社會動盪,我的情緒也動盪

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悲,也是整個社會的悲。過去數年來的社會動盪,慢慢地蠶食著社會,並因為一個普通人在台灣殺人的舉動,令社會分裂一觸即發。自六月起每一日都有大小不同的示威,一方面令我們了解到原來我們身邊一直也有很多和我們同一陣線的人,也有很多是持相反意見、堅決反對我們。這其實不重要,因為人是獨立個體,持不同意見並不奇怪。

最令人心痛的是,政府對數百萬人的民意、對打壓無辜的手段,以及對警暴破壞法治之舉視若無睹,他們只管遵從上面的指示不斷打壓、滅聲,希望把問題的根源全數消滅,問題便不再存在。被當作condom的警暴在手執過大權力的情況下更拒絕再為人,結果化作不需要負責的魔鬼,將所有看不順眼的人拖以暴力。

結果,社會分成黃藍,而政府及警暴只懂得用白色恐怖、言語暴力和肉體暴力來懲罰黃的一方。儘管外國看清了真相,也努力提供協助,卻遠水不能救近火,效果並不彰顯。

黃一邊努力,希望以勇武和道理努力奪回一直深愛著的香港,不願見到她再被破壞。香港是我家,這固然是一句十分經典的廣告語句,也更是很多人心中一個根心蒂固的事實。

友情破裂,即使曾經有多親近也不能避免

就在那一天,我被unfriend了。幸運地,我的facebook朋友圈的立場大多是和我類似,結果我只被數位朋友unfriend。

我不會說在大是大非下,被不同立場的人unfriend也沒有關係,因為我是一位很重情義的人,總是放朋友在前,寧願自己損失一點也沒有所謂。我認為,在命運安排之下出生在香港、並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對方,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還未說雙方都願意在之後投入真感情、經營關係。

結果,事實證明我可能是想多了。在大是大非下,友誼可能只會是不堪一撃。

事業未到高峰,卻便停滯不前

眨眼之間,在舊公司工作已有5年。5年來的起跌,如今再回頭一望,原來只是人生的一些小事。

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付出,卻仍未能達標,最後驚覺已過了5年。我不會說這5年是浪費時間,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學到了很多,不管是會計還是非會計的事。我知道,5年來的生活並不是白過,5年來的付出也不是無價值的,只是我沒有運,不能在這個地方繼續向上流。

不只不往上流,我發覺我正在停滯不前。

我發覺自己開始習慣忙碌,習慣每個月都面對著同一項工作,不停地趕工、交貨、再趕工、再交貨,結果我被困在comfort zone裡,看著朋友們不斷地向著他們的目標進發。

原來不需要到事業的高峰點,才會出現停滯不前。我相信很多人也有我這種經歷,但要找到突破卻是十分困難。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的3個不開心的事。但是,人生不會只有不開心,只在乎我們怎樣去過生活。

We connect,心態開始一致

我很久沒有在某大討論區看到了「空姐是雞」、「港女很難頂」等不好的帖子,出現在熱門帖子之中。

曾經,我覺得香港人的心態很不一致,有些人可能很好人,有些人可能很刻薄;有些人可能很有口德,有些人卻一直抹黑人;有些人可能很樂觀,但有些人卻很悲觀。結果,在任何人都能留言的討論區裡,很多人會無故發帖抹黑其他人,他們可能是在找樂趣,或者想引起話題,但我卻不太欣賞。

但是,自從反送中運動開始,我不再見到那些低質的抹黑。不再有人說「空姐是雞」 ,因為我們看到了部分空姐為了運動邢努力;不再有人說「港女很難頂」,因為很多港女原來也願意為了所相信的事物而挺身而出,走在最前。

我看到了「We Connect」。

新的友情,是成長的動力

友情破裂了,當然是人生的遺憾,但我們不應該留戀在那份遺憾之中,不去留意身邊的其他好事。畢竟,人生並不是只有一面,我們也不是一直都只能活在悲傷之中。

新的友情的出現,令我看到了人生的曙光。當然,我並不是在說那些新友情能為我的人生、事業等等帶來新的高峰;最後他們可能什麼也沒有為我做,我也沒有因此而得到什麼,但人生理應是更加豐富,而不是只有事業和目標。

如果我們達到了人生目標,事業更加有成,卻沒有身邊人與我們分享喜悅,我們的人生會否是缺少了什麼?

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去經營每一段關係。

新的突破,面對不確定未來而努力

自半年前決心向前走的一刻,我開始向身邊的人、或者在網上向其他人學習。

我決定加入朋友的創業圈,向他們學習創業,也為將來自行創業而儲經驗;我決定與朋友一起參加某創業活動,申請創業基金,希望突破目前的停滯不前,為抓住成功而努力。

我開始閱讀英文書,學習不同的生意概念,在短短兩個月間已經看了6本英文書,在下一年將會讀得更多更廣;我也看了差不多500+段Youtube影片,每一條也是關於不同創業家在其創業路上所遇到的經歷,他們毫不吝嗇地免費分享(他們當然是為了賺錢而做,但我也是沒有花費一分一毫便學到了那些想法。)。

我開始感覺到自己正在蛻變,開始提起腿,慢慢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我開始意識到,我不是「大學讀了會計,便一世也只能當會計」的人,我仍然有成千上萬的選擇,而最後選擇什麼,就是由我自己去決定。

由我自己去決定

我有信心這個總結會為我帶來正面的影響,也為引導我去開發2020年的人生。2020年,我來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