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雜文(十三):愛情、親情、友情(上)

對一些人來說,「我愛你」是很難以啟齒的事,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卻是隨口也能說得出口的事。究竟是否前者從來都不懂愛情,令他們不敢說出口?還是後者對別人的愛太氾濫,令他們很輕易宣之於口?

我不是愛情專家,當然不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只是我對於思考這些課題有一些興趣,偶然便想燒一下腦細胞,去想想這樣事情。

我還記得在大學時,我其中一科副修科就是有關哲學,其中一個功課就是講述何為愛情?我已經不記得那時我寫了什麼,但最後老師給了我A的分數。未知十年後的我,對於愛情的認知又會否有很大的不同?

愛情,不只存在於男女朋友/夫婦之間

最顯然易見的愛情,就存在於男女朋友/夫婦之間。他們從相遇到了解,從相愛到接受,從兩個個體變成一個合體,當中包含著濃厚的愛。直到步入教堂的一刻,或者之後經歷生小朋友,到合成養大小朋友,最後到白頭到老,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可能體現到雙方的愛。

但是,對我來說,愛情並不只存在於男女朋友/夫婦之間。

我深愛著我的父母。雖然他們在我成長路途上有過不少不愉快的經歷,但我也從心底裡愛著他們,感謝他們在我的成長路上幫助我、養大我、教我明辨是非、教我如何做人。我希望自己能在有能力之後盡力報答他們,把最好的東西送給他們,就如他們把最好的東西給我一樣。

這種報答的方式,別人叫作親情,我會視之為愛情。我覺得,親情也是愛情的其中一份子,不需要特別把它分出來,用不同的態度來看待。

在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深愛著我。

他們的教育水平不高,曾經為養育我而打數份工,希望令我有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童年;在大時大節帶我到外面慶祝,即使身體疲倦也努力陪伴著我;只要我想要什麼,他們也會盡力送給我;不希望我誤入歧途,所以常常灌輸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

直到他們入土為安的那一刻,他們依然愛著我。我也愛著他們。

朋友之間也應存在愛

我確信朋友之間也應該存在著愛。

A和B是一對很有密契的朋友。他們各自也有戀愛的對象,但是他們並未有因此拒絕做朋友。A在最初遇到B時,覺得眼前這位女孩為他帶來奇異的感覺。A很清楚知道,他是深愛著他的另一半,但他也希望成為B的朋友,慢慢去了解她。

B看來也是一樣。她有一位很要好的男朋友,卻覺得A的出現為她帶來久違了的開心的感覺。B的男朋友當然也對她很好,B也十分深愛著她的另一半,但同時也希望了解A。

在正常人眼中,A和B的相處可能是處於出軌的邊沿,但在我眼中,他們是絕對、純粹的朋友關係,因為他們從來(以我所知)沒有做過什麼出軌的事,也未有因此而令另一半傷心。

他們就像是所謂的知己/「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閨密一樣,希望互相了解、支持。

我不打算在此透露他們的結局如何,但在我眼中,他們之間的友誼就是其中一種愛情:是一種不去佔有、只有陪伴與付出的愛。

愛不代表要擁有;只要令所愛的人快樂,不擁有也沒關係

C和D也是另一對在短短數日便發展出友誼的一對男女:C有對象,D卻剛分手。如果在愛情小說裡,這種關係可能會以「C和D最終走在一起」作結,但現實生活畢竟不是故事,不會有那樣的情節。

C和D就只是以朋友的身份存在,在我看來,儘管C有他的對象,他對單身D十分關懷呵護,而且無微不至。又是一對在外人眼中可能有點曖昧,但在我眼中卻覺得問題不大的一對。

我看到的是,C十分關愛他的對象,從來都沒有打算背叛的行為,而他的對象看來也十分信任他。同時,C不時也用訊息來關心D,D亦有回應,看來相處得很不錯。

我不會因為一對男女互傳訊息而覺得有問題,因為能當朋友的一定是雙方也有好感,這實在不用懷疑。如果他們真的做了出軌的行為,他們當然有問題了,但就我所知,他們並沒有。

我還聽說C也希望D找到能好好照顧她的另一半,不要再遇到壞人。看來,在這之前,C想以朋友的身份伴陪著D,直到她找到她的至愛。

對,在C和D之間,我也看到了愛:是名為友情的愛。我不熟悉D,不知她是否也有那種感覺,但在C的行為上,我看到了他對D的愛,並以關心和問候的形式傳遞予D。

他們未曾(至少C不會)打算擁有對方,但他們也希望對方快樂(至少C經常希望D開心)。

說到這樣,你們可能會和我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想說的是,在我看來,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其實也可能是愛情的一部分,因為當中也涉及付出、關懷、支持、呵護等,只是男女的戀愛再有進一步的親吻等身體接觸而已,這並不代表沒有身體接觸的親情和友情就不是愛情。

You may also like...

RSS
Follow by Email
LinkedIn
Share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