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多事情也是很相似,很多時只要我們在思想上稍為轉彎,我們便能找到不同事情的相同部分,最後成功完成那些事情。不要因為有1%的不同,而把99%相同的事情當作兩件不同的事情處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乘搭港鐵基本上有兩種方法:要麼我們要手持八達通入閘,車費便會從八達通的餘額扣走;要麼我們要去買單程車票,把車票放進入閘機裡便能進入車站。
基本上,要由一個車站去另一個車站,使用以上兩種方法的過程也是一樣:入閘,上列車,去到目的地下車,出閘。不同的是,使用八達通入閘是不會失去八達通,而使用單程車票會在目的地出閘時失去那車票。
因此,使用八達通乘港鐵和使用單程車票乘港鐵是99%相似的。
A和B都未有試過使用單程車票乘港鐵,他們總是用八達通來入閘。我的想法是:既然使用八達通乘港鐵和使用單程車票乘港鐵的方法十分相似,那即使是從來未使用過其中一種方法,我們也應該能靠使用另一種方法的經驗來自行摸索?
原來,真的有人會因為那1%的分別而不知如何是好?
只懂按照一貫的方法,在這不斷改變的世界裡是生存不了
我問A:「其實使用八達通乘港鐵和使用單程車票乘港鐵的程序十分相似,我想你應該沒有問題?」A答:「你說得對,但我想如果出了亂子的話便不好了,畢竟兩者也有1%的不同。還是說,你能詳細說明買單程票的步驟?好讓我在出事之後能有方法查證一下?」
我想:不論是使用八達通還是單程車票乘港鐵,乘車的過程也是一樣,那為何A要知道如何購買單程車票?如果他想知道,我也樂意指點,只是我想不明知道購買車票的程序在當下有何用途?
接著,我向B問了相同的問題,B的回答更令人哭笑不得。他說:「既然使用八達通乘港鐵和使用單程車票乘港鐵的程序有不同,不如由你來正式講解一下單程車票乘港鐵的程序,以免我們做錯。」
我想:既然他也知道兩個方法十分相似,為何他會想花額外的時間去重新學習未試過的方法?難道他不會覺得是浪費時間?
習慣依賴,只會更加害怕犯錯,最後成長不了
朋友C是某公司新請回來的會計。他來之前公司只有一名會計,卻要負責該公司和關聯公司的帳目,結果當然是完成不了,所以才要請多一個人。
朋友C當初接手時那會計只是把手上的工作全部交給他,沒有時間為他說明一切,看來是指意C自行學習。朋友C當然不負所托,自行學習會計系統和其他工作程序,雖然當中有碰釘,他卻從中學習,令自己更熟悉公司運作。那名會計看到他的成長也放心讓C繼續獨自工作。
現實社會說是如此:在最壞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有足夠的時間能完完整整地把工作的程序和方法都教導給別人,他們能花時間詳細說一次已經很好。這樣的話,我們永遠只能靠自己,藉著不斷思考,把手上類似的事情歸類,使用類似的方法完成事情,令工作效率更高。
當然,這樣做的話可能會犯錯,但犯錯又如何?我明白,我們害怕犯錯是因為犯錯背後的責任,但這份害怕最後只會令我們成長不了,結果原地踏步。
至少,對我來說,這不是我想得到的結果。
我們必須要不斷思考,不斷轉彎,令我們不會被冷冰冰的工作流程困住,不能跳出框架做事。只要這樣做,我們才能更上一層樓,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