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個外國的創業家網頁中,看到了一個名為A的發帖者,指控一位我經常看的Youtuber,B,說他令發帖者的一位朋友損失了US$25,000。A的朋友因為看了很多B的影片,看似被洗腦了,便花了如此這一大筆金錢去買那位B的網上課堂。
A說他的朋友覺得一直都覺得B的影片很有價值,也覺得B的成就非凡,結果變得十分相信B的說話,成功地被B的影片說服,買了一個又一個的網上教學影片。
想也知道,那些影片不會是一次性把所有東西也放進去,而是每次也把一些所謂「知識」放進那些網上教學,並在結尾再向對象銷售更多有關的網上教學,結果在不知不覺間,對象便把很多金錢交出來。
那麼,這究竟是否騙案?
事實上,我曾經(直至現在也有)看過他上百段影片,覺得部分內容是很有價值的,都是一些做銷售員贏取生意必須要有的技巧。亦因為我從他看多的免費影片中學到了很多,加上他應該透過他的生意賺取了很多錢,更令我確信那些技巧是有學習價值。
可是,若果你問我會否花錢購買他的網上課程?我的答案是「不」。
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
事實上,我愈看得多網上的免費影片,我愈相信一個道理:網上的免費且有用的資訊真的很多,我們根本不用花一分一毫來換取大部分的資訊。
如果你願意花時間花心機去Google或者Youtube做資料搜集,你會看到很多免費的有用資訊,多得你根本不會看得完。例如,如果你在Google或Youtube搜尋「online earning money」,你將會看到很多外國的網頁或Youtube影片教你如何在網上賺錢。
有一部分會正經地向你分析時下的網上賺錢手段,分析它們的好與壞,再進行推薦;有的會以一種令人懷疑的態度向你吹棒某些網上的賺錢方法真的能夠賺到很多錢,遇到這些時你便要小心了;有的則說了很多點子,但很多也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建議,作用不大。
換句話說,在這樣的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只要我們付出上網的費用,我們基本上是走進了一個免費獲取資訊的寶藏,但我們必須時刻思考,究竟當下的資卓是否真確,即使是真確,它又是否值得我們去花錢購買?或者花多少錢購買?
就個人而言,暫時值得花錢購買的就是書本。一來現在的e-book實在不貴,數十至百多元便能買到,而且永遠擁有,又能學習作者的經驗和知識;有些可以聽的書更能順便幫助我們練習聆聽,實在是一石二鳥。這些書本一般以更深入的角度來講解一些主題,比起Youtube影片更讓讀者了解更多。
當然,大前提是我們要以書評來辨別書本的好與壞。
看得更多,更要思考得更深
由於我們能輕易獲得太多資訊,我們在吸收資訊時,必須要同時思考資訊是否有用?是否正確?是否自打巴?
例如,那位Youtuber B由於拍了很多影片,很多影片的主題也是重複的,因如果每段類似的影片也有些微不同的見解,我認為是可以的。可是,他曾經一方面說過,創業是必須要犧牲自己,努力地、永不放棄地做下去,不再有打工仔的放工時間,卻在另一方面說創業能助你脫離朝九晚五的為公司打拼的人生,並且為你賺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間,與及陪伴家人的時間。
前者是說創業會花上很多時間,後者須說創業會為你帶來更多時間,看似是自打嘴巴。當然細想過後也能勉強說得通,但真的很勉強。
這說明我們如果想嘗試進入這資訊的海洋學習新事物,我們不能放任自己,成為一個不斷吸水的海綿。我們要時刻醒覺自己正在吸收的是否對我們有利的資訊,是否能幫助我們向著我們想邁向的目標前進?
如果抱著這種心態學習,我們便不會像A的朋友,最後花了很多金錢去學習一些原來是幫不上忙的知識,結果上了令人傷心後悔的一課。我同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要付出代價來學習,但這些付出也必須要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