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二百三十三):不做便不錯

當古天樂、屈臣氏、OK便利店、黃之鋒、光榮飲食、龍豐集團、杜汶澤和龍門冰室等也能在外國買找到口罩並派給有需要的人,政府卻從來未有買到口罩並派給有需要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政府當然有很多藉口,看來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外國人民本身也會買口罩,而且當地實行出口管制,因為很難從外國買到口罩。亦因為前線需要大量口罩,政府實在沒有多餘的口罩能夠派出。但是,觀乎這麼多人能夠買到口罩,這個行動看來又不是那麼mission impossible?

說實話,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有很多,只是他們是否願意去踏出第一步。這次事件令我們知道,只要不是關乎於政治,他們是不會理會市民的生死。說穿了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便不錯。

這令我想起了當初我初到現在這間公司時,上司給了我一個excel file,是關於一些分析的模型,用來準備給予投資者的季度報告。上司當時問我想不想接手?還是想熟悉手上的工作後才決定?

我二話不說便點頭接受,而且花了一些時間去研究那excel file,並嘗試做出需要的報告。直到現在,我也需要定時製作那報告,而且我間中也犯錯,例如幾天前我的老闆問我為何有些數字十分奇怪,我才解釋其實之前有些數據輸入錯誤,當下已經改好。

我的上司知道後並沒有怪我,反而欣賞我能即時回應老闆的問題,令他能繼續他的工作。若果沒有我,我的上司現在仍要抽時間去解答那些問題,與及忙著別的工作,他必定會忙死。

我想,如果當初我沒有要求要接手這份工作,如果我當初一直推搪日常工作太忙而做不了這份工作,我便不會犯錯,也不會讓老闆和上司看到我犯錯的一面,這樣不是很好嗎?

不,一點也不好。

多做多錯多學習

犯錯是人之常情,也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事。沒有人一出生便完美地完成所有事,也沒有人第一次做某事能夠做得乾脆俐落。那麼,為何當初我們要學習說話,不學習的話別人就不會聽不懂我們說話而笑我們?為何我們要學習用腳走路?不學習的話便不會跌到受傷了?為何我們要結交朋友?不結交的話我們便不會被朋友傷害?

問題是,凡事都不肯去做的話,我們便不能學習到新事第,我們便不能進步,我們便只有固步自封。的確,有很多人不想進步,只想穩定,這是因為現實的殘酷令他們的稜角被磨平了。

他們受傷了,不想再站起來,忘記了兒時當學到新事物時那份雀躍的心情。

對!你並不是這種人!如果有一直都有看我的文章,你就不是那種不想進步、抱有「不做不錯」思想的人!你是想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才能和質素的人!

我認為我們時刻都要抱住從錯誤中學習的心態。沒錯,犯錯的一刻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之後所承受的理力和責任也會令人很痛苦,但想一想,在一年後、兩年後、十年後,當你回想那一次錯誤、那一份壓力,你仍然會感到痛苦?

不!你不會再感到痛苦,因為它只是回憶的一部分,已經過去了,但那次犯錯對我們的影響、從中的學習卻是持續的,也是令我們最後取得進步的基石之一。

政府不思進取,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一種反面教材。我們其中一樣能夠做到的是,藉著過去大半年來政府的無理決定從中學習,令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This Post Has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