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想雜文(十五):我們都在等待終結的來臨
大部分的人也會說,不想這麼快便到達人生的終結,因為當終結之時,我便什麼也做不了。我本身也有這種想法,但同時,我的心底裡也會有另一種想法:當終結之後,我便不用再有任何責任、任何負擔、任何令人傷心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一種解脫。
「我們都在等待終結的來臨。」這可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卻是最真實的想法。
每一次旅行,在開始時我總會感到興奮,因為我終於能夠暫時離開香港這遍壓力很大的土地,以旅人的身份在別處享受放鬆的日子。接著,一連串逛街、吃美食、拍照、以外地人的身份享受生活在當地的感覺,過程實在是令人開心,直到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帶著不捨之情慢慢步入機場。
但是,在那份不捨之情之中,卻包含著一份「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我終於可以返回所屬的地方,繼續我的工作。
「不知公司郵箱收到了多少電郵?」、「不知暫時放下的工作有沒有出了亂子?」、「不知上司/下屬有沒有突發的問題等待我的協助?」沒錯,即使在放假旅行中,我滿腦子也充斥著工作的想法,內心的一角彷彿正在等待著旅程的完結,好讓我能盡快重新投入工作。
這好像是工作狂的思想,不適用於某部分人?或者吧,但以下的例子可能更適用了更多人。
只有被通知正式完結,我們才能放下執著
不要說死亡這種極端的例子,就說說離職。在離職之前,我們(正常的)打工仔總會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份。除了極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是公司/上司要求,我們都傾向盡力把工作完成。
當然,每個人對盡力的解釋也不同:有人認為盡量是有星期一至五、朝九晚六的時限,有人則會認為是24/7,但不管是那個解釋,只要我們繼續被聘用,繼續取得薪金,我們便會繼續工作。
直到離職的一刻。
即使是已經遞交了辭職信,我們也會十分努力地去處理手上的工作,盡力完成工作交接,只因大部分人也不希望把自己的爛攤子留給公司的同事。在正式通知離開的一刻,我們都依然盡力地做好本份,因為我們覺得這是正確的做法。
我相信,我們在潛意識裡說服了自己,我們正在等待著終結的一刻,而在此之前,我們必需要捱下去。為何不中途放棄?因為終結在望,我們沒有必要把終結提前;因為終結在望,我們很快便能解脫。
這也可能是為何我們在在職時會盡心盡力地工作:因為我們知道,在某一天我們必定會離開這裡。在終結(遞信)來臨之前,我們都想盡力工作,不想將來後悔。
等待終結的來臨
當我認真地思考,我發覺不只是旅行和工作,我在其他行為上也下意識地等待著終結的來臨:我想盡快吃完這一餐,好讓我能享受下一餐的來臨;在愛情裡我想盡快知道對方的心意,這樣我才能決定是繼續這一段感情還是開展人生新一頁;我想快點看完某套劇集,知道結局,並開始下一套劇;我想夜晚快些到來,這樣新的一天便會快些來到…
真的,我們都在等待終結的來臨。
不管是否我們能控制的終結,也不管終結之後有什麼會等著我們,我們就是想迎接終結,或者,因為我們已經覺得疲累?因為我們想要一點新意?因為我們想找到多一點自由?
今天,我又面著了一個小終結。感覺複雜,卻有有點如釋重負,看來我真的是一直在等待著這個小終結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