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阿葦 – 稅務新鮮人
從事稅務是否我的興趣?
大學 Final Year 學生 或 打算從事會計行業的人,也會煩惱着應做什麼類型的會計工作。Audit? Tax? Advisory? Listed Co. / MNC的 Finance Team? 審計署? 稅務局?
從事稅務行業的話,很多人會覺得香港稅制簡單,稅種少,以會計職場路來說,EXPOSURE不大,也難以在將來當上Listed Co. / MNC的高層管理人員。阿葦認為這說法部分正確。
從阿葦的個人觀點來說,稅務行業可分為三個類別:
- 會計師事務所的稅務部門
- 上市公司/跨國企業的稅務部門
- 稅務局
阿葦會在本文重點解說會計師樓的稅務部門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會計師事務所的稅務部門一般架構 (因事務所規模而異)

會計師事務所來說,主力收入來源還是來自於審計服務、上市諮詢等,只有規模較大的(BIG 4, Second Tier等)才會開設稅務部門。審計加上稅務服務為客戶帶來便利,客戶只用上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便能完成公司每年主要的合規工作。當然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策略,有時會用上兩至三家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不同類別的工作,以分散風險、減低成本等。
香港稅(公司)利得稅稅務服務

利得稅 (Profits Tax)(即是公司需要繳納的稅種名稱)是香港稅收主要來源之一。因香港的營商便利,稅率低,而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歷年來吸引了很多外資公司及國內企業因種種原因在香港設立公司,香港公司的數量因而與日俱增,而每間香港公司也少不免需要作至少一次的利得稅申報,對利得稅服務的需求也隨之而增長。
同時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徵稅,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潤才須在香港課稅,而源自其他地方的利潤則不須在香港繳納利得稅(詳情可參考稅務局網站對地域來源徵稅原則的簡介)。其他稅務管轄區大多數採用稅務居民原則來對區內企業在當地及海外所賺取的利潤徵收稅款。
地域來源徵稅原則簡介
https://www.ird.gov.hk/chi/paf/bus_pft_tsp.htm
這一特色也招致不少稅務爭議,常見的例如源自海外的利潤不須在香港繳納利得稅的爭議(即Offshore Profits Claim)。多年來,納稅人與稅務局就此問題進行了大大小小的爭議討論,有贏有輸。這也開拓了稅務部門的服務收入來源,以部門同事對稅務條例及案例的理解及經驗,協助客戶應對稅務局的問題。

另外,當稅務條例作出修改或提供稅收優惠時,甚或國際稅務上的變化(如近年來經常討論的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及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 及百慕達 (Bermuda) 等離岸地區的經濟實質法Economic Substance Laws等),客戶也可能需要進行稅務籌劃去應對改變或享受稅收優惠。公司有收購合併計劃時,也需要稅務專業人士協助買家/賣家向對方進行稅務上的盡職審查。

私人公司也不會特意投放金錢及資源去單一處理公司的稅務問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會計師事務所去協助處理,有錢駛得鬼推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需處理數以百計客戶的稅務問題時,也成就了稅務代表(Tax Representative)這個角色。
因應以上各項,利得稅服務是稅務部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同時人數也會比其他稅種部門多,也因為客戶量及工作量龐大,需要一定人手去專門處理。利得稅部門有時會根據特別行業 (Special Business) 而分成不同隊伍,例如銀行業、保險業、創新科技、船務、航空等,會設立一分支部門去專責處理。但很多時候,部門同事都大多負責不同行業的客戶,有心工作的,會了解到每個行業各自的特色及獨特的稅務處理,這就是EXPOSURE,也是大家應該要學習的東西。
進入了利得稅部門,我要做什麼?
如讀者閣下進入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利得稅部門工作,新入職的日常工作大概如下:
- 協助填寫利得稅報稅表 (Profits Tax Return)
- 協助填寫利得稅報稅表 (Profits Tax Return – Supplementary Form)
- 協助準備利得稅計算表 (Profits Tax Computation)
- 協助審計部門檢閱利得稅的估算 (Provisional Tax Review)
- 協助上級回答稅務局的問題信 (Answering Enquiry Letter from the IRD)
- 協助上級草擬業務約定書 (Engagement Letter, Fee Proposal)
- 協助上級草擬給客戶的電郵 (Draft e-mail to clients)
- 協助上級做Research以解答客戶問題
- 致電稅務局為客戶稅務事宜作查詢
- 其他內部行政及雜項工作
以上工作,除了讓各位去學習如何在實務中運用稅務條例及稅務知識,也是訓煉自己寫作及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能加上上司的耐心指導,更能使各位在利得稅部門工作更充實,為自己撰寫更佳的Portfolio。
總結
長遠來說,只處理香港利得稅事宜是否出路太窄?這個不一定,隨著香港跟隨BEPS的行動方案去修改稅務條例以達致最低標準 (Minimum Standards)後,香港稅務條例開始變得複雜,越複雜的東西,越需要專家去協助處理。會計師樓及稅務局每天都在摸索了解稅務條例修改而產生的實務變化,年輕的一群適應力較佳,不固步自封,能追上改變步伐,未來必然成為稅務界別的重要一員。
稅務知識理論上當然越豐富越好,但有否實戰經驗也很重要。實戰經驗能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遇上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作多些多角度思考,有效理解客戶需要,這套功夫是職場成功的入場劵。行行出狀元,如讀者閣下能成為利得稅的專家,這也是一個其他人做不到的Achievement,使自己突圍而出,為自己加分,也能擔任要職,為公司為客戶提供稅務上的解決方案。

阿葦希望透過本文讓讀者了解多一點在香港稅務行業的概況,給有志從事稅務的人多一點指引,協助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其餘稅種部門的工作概況,日後有機會再作闡述。
如有任何問題,阿葦歡迎大家在網站留言或發電郵到 ahwaitaxissue@outlook.com 詢問,也歡迎大家與阿葦交流及討論一下稅務行業的運作和其他相關事情。
另外,以下這篇文章可能可以為你解決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