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阿葦 – 稅務新鮮人
最近數星期,各位打工仔應該陸陸續續收到自己的2019/20課稅年度的薪俸稅評稅通知書(俗稱「稅單」)。
收到「稅單」後,大家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唉!唔想交稅呀!」、「點解交咁多稅架!」、「點解要交稅呀!」等等。是的,阿葦的感受也是一樣。不如轉換一下角度想:「點樣先可以交少D稅呀?」、「我係咪有D咩可以claim扣稅但無claim到?」
大家已經歷肺炎疫情將近一年,對僱主僱員都產生了大大小小影響,有的公司結業了,有的員工失業了,減人工了,被迫清假或放無薪假(No Pay Leave)等等。
有危就有機,不幸有以上經歷的個人正是減輕自己稅負的時機。
唔想交稅有辦法?
雖然稅務局今年新增了納稅人申請分期繳稅的選項,但申請手續繁複、需提供大量佐證文件(Supporting Documents)而且費時,對廣大普通打工仔來說並不適合。
因此,阿葦還是建議各位打工仔可循一直以來行之有效之途徑來減低應繳稅款以促進自己的現金流:
- 反對/申請修訂評稅;
- 申請暫緩繳付暫繳稅(即2020/21 Provisional Tax)
(請注意兩項申請的限期!)
我應採用那一種方法?
反對/申請修訂評稅
適用人士:
- 個人未有提交薪俸稅報稅表,稅務局發出向個人發出估計評稅通知書(Estimated Assessment)而且評稅過高。
- 個人已提交薪俸稅報稅表,但因錯誤填寫薪俸稅報稅表(如填錯收入、填漏可扣除開支/免稅額等),而導致評稅過高。
申請暫緩繳付暫繳稅(注:只適用於2020/21的暫繳稅)
適用人士:
- 個人已提交薪俸稅報稅表,但個人估計未來一年收入(即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低於上年(即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 2019/20 薪俸稅報稅表上所填寫的收入金額)超過10%。
綜上,相信大家應該開始有點概念自己屬於那一種情況吧?
對普通打工仔來說,2019/20的最後評稅問題其實不大,因稅款已被年初繳交的2019/20暫繳稅所扣除,再加上每年提供的稅務寬減,已有效減低2019/20的最後評稅稅款(除非讀者閣下的收入實在太高)。因此,一般情況下,最大問題的是2020/21的暫繳稅,申請暫緩繳付暫繳稅普遍是打工仔的選項。
可以點樣申請?
但下一個問題:「申請係咪好煩架?」、「要寫信唔識寫喎?」、「要準備咩Supporting Documents?」
正所謂「時間就是金錢」,為減省書寫信函時間及減少筆誤,阿葦建議打工仔可填寫稅務局提供的官方表格(網站連結見下)來進行上述申請。
- 反對/申請修訂評稅通知書表格(表格號碼: IR831)
- 申請暫緩繳納暫繳稅表格(表格號碼: IR1121)
基本上,打工仔只需填寫基本資料及選擇適合的欄目填寫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自行估算未來一年收入(即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大概是多少,暫時不用準備及提供任何佐證文件。
交Form三條路,簡單又快捷!
填好後,阿葦最建議的方法是先打印兩份(一份提交給稅務局,一份自己保存),再到稅務局1/F櫃台提交。因在櫃台提交文件,可要求稅務局職員在自己保存的副本上蓋收信章。日後大家向稅務局查詢申請情況時,可提供提交日期以方便追查。
第二個建議方法是傳真方式提交(沒錯,是傳真),因稅務局內部依舊採用舊有的行政方式處事,傳真現時也是一種較快的方法把文件直接交給評稅主任(記得傳真至評稅通知書上的號碼)。傳真後,可致電評稅通知書上電話號碼看看評稅主任是否已經收到,給自己一份安心。
如閣下真的沒時間,郵寄到稅務局也一種方式去提交文件,但需承擔信件可能不翼而飛的風險,到時過了限期,同時又要再準備同一份文件,時間成本就不幸提高了。
根據本人經驗,填寫表格至提交完成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而且申請成功,保障了阿葦的現金流。如花費 30分鐘,可保留現金用作其他事情,何樂而不為?
總結
應填寫那份表格,如何填寫表格等,會根據每名納稅人的稅務狀況而異。最重要還是要抓緊時間在期限前作出申請(以稅務局收信日期為準)。
稅務局對此兩項申請的期限特別嚴謹。因此,如真的想節省一下金錢,就要的起心肝處理自己的稅務問題了。
關於那些支出可以作扣稅之用,可以參閱薪俸稅(Salaries Tax)簡說(五)。有機會的話,日後阿葦會出文淺談可扣稅支出的技術分析及實務上是什麼一回事。
如有任何問題,阿葦歡迎大家在網站留言或發電郵到 ahwaitaxissue@outlook.com 詢問,也歡迎大家與阿葦交流及討論一下稅務知識及實際操作的事情。。
如閣下稅務狀況複雜或者需要技術事宜分析,還是建議尋找富經驗的稅務師作專業諮詢。
薪俸稅評稅通知書樣本(共三頁)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全是根據阿葦本人對稅例理解及實務經驗所撰寫以及只用作分享用途,不能也不應視作為稅務諮詢意見,如任何人因以上內容而蒙受任何損失,恕不負責。
另外,以下這篇文章可能可以為你解決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