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Hard, Play Hard。」是很多香港人的想法,也是很多年輕人的左右銘。這個態度看來甚至是外國成功人士的人生態度之一。個人來說,比起這種「去到盡」的人生態度,我更喜歡中國的「中庸之道」,但我也知道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拼到盡,我們可能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不是政客的政客:特朗普

當下,我想到了特朗普。
特朗普是一位極為爭議性的美國總統。他在任四年來所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都為世界帶來極大的回響。四年來,有人變得愈來愈討厭他,也有人變得愈來愈喜歡他。套用一句十分老套的說話:「歷史將會評價他的功與過。」,我因此不會對他一直以來所做的事作出評價。
在「去到盡」方面,特朗普是無出其右的人。有人在他四年總統任期將至之時,回看他在四年前參選時所許下的承諾,發現大部分的承諾也實現了,相比起之前多屆的總統總是停留在說說的階段,特朗普的確是做出壯舉了。
雖然我沒有做過仔細的資料搜集,但我相信即使以全世界的政府領導來比較,特朗普的承諾達成率也必然是名列前矛,因為我相信絕大部分的政府領導也是以政客的態度來處事,而特朗普則是用極端的生意人態度來處事。
政客的態度即是什麼?你看看香港的政客的態度是怎樣,你便能略知一二。當然,不用地方的政客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大致上也是在最初只說好話,用說話來贏取民眾的支持,待他真的當選了,他就會放慢腳步,「說一套做一套」,等到適當時候再以「唧牙膏」的方式再給一些小甜頭給民眾,令他們繼續保持希望,而自己則在享受其他政治收穫。
我一直對於政治也沒有好感,主要原因在於我實在很討厭政客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處事方式,總是給予民眾假希望,把他們玩弄在掌心之中。
但我在特朗普身上卻沒有看到一絲政客的影子。他的性格雖然令人討厭,行事方式也不是我所欣賞,但他卻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他的說話雖然誇張,但他卻會盡力做到自己許下的諾言,行事作風貫徹始終。我相信那七千五百萬名美國人就是因為特朗普的這一種處事態度而選擇支持他(當然也會有其他原因,例如他為了美國人的利益及對抗中共,不惜對中國打了很多「七傷拳」。)
「去到盡」令我們獲得想要之物

要做到貫徹始終,我覺得當事人必須要有「去到盡」的處事態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貫徹始終地做事,結果中途放棄,就是因為我們不想「去到盡」。
例如,很多人當初花錢買健身中心會籍,但三個月後就放棄了,因為他們覺得辛苦,同時也忙著其他工作,於是把當初買健身中心會籍的初衷(想令自己壯健一點)遺忘了。能夠繼續定時去健身中心健身的人,內心總會有為了塑造完美身型而不惜代價的「去到盡」態度,結果大部分的他們也能達成目標。
這心態在追求事業上也是必需的。之所以有這麼多外國人獲得生意上的成功,其中一個不何或缺的態度就是這種「去到盡」的態度。他們一想到要達到目標,便把其他不相干的事都擱在一旁,內心只想著如何要做到當初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為了成功,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願意離開comfort zone、不把時間放在其他娛樂,由始至終都在想著自己要成功的事情之上。這就是所謂的「去到盡」態度。
同樣道理,在愛情的追求上也需要這種態度。很多時兩人在正式開始之前,其實只是在守候對方的進一步行動。當大家也想成為被動的守候者時,他們的關係並不能向前多走一步。唯有當其中一方以「追到手就贏,追不到最多以後不再相見」的「去到盡」心態行事,才能令雙方的關係有進一步的可能。
我認為「去到盡」的心態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是因為我們很多時也會習慣跟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物就是改變本身。可是,適應改變是一回事,因為適應改變而把目標都改變是另一回事。政客在上任之後減慢兌現承諾的速度,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新的政治目標;當初花錢買健身中心會籍,但三個月後就放棄了的人的放棄原因,也是因為找到了新的目標,取代了當初想獲得伴美身形的目標。
這種目標上的轉變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壞,但結果都是:做不到爛初的目標。「去到盡」的心態能令我們堅持當初的目標,直到真的需要改變目標時才作出微調。
名為「去到盡」的雙刃劍

當然,世上沒有只有好處的事物。所有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只看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獲得什麼結果來評價。特朗普的「去到盡」心態令他成為大部分政客的敵人,也令很多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面臨栻大的損失。那些人就是所謂「Deep State」。結果,即使他獲得了七千五百萬名美國人的支持,他也必然地失去總統的寶座。然後,他的不放棄、貫徹始終的性格令他不斷爭取連任的機會,並且努力尋找選舉舞弊的證據。
但是,他那「去到盡」的心態已經得失了很多有權有勢的人(包括大公司和傳媒),即使有證據他也未能作出有效反撃,結果出現類似香港612事件,出現傷亡。
「去到盡」的心態令特朗普把自己的目標奉如神明,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因此自己必須要做到,不管用上任何方法。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有用」的處事態度。很多時人們的失敗就在於目標設定有問題,或者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手段有問題。
特朗普不是傻的。他必然知道他是在與什麼人對抗:他不是要對抗拜登或民主黨,而是要對抗長久以來的美國體制。他經常的不聽話、我行我素令他在體制內樹立了不少敵人,也令他達到連任總統的目標出現問題。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在落敗後對選總統的目標的手段作出微調,先靜下來,再在接下來四年盡力做好更多遊說工作,在四年後捲土重來。
這說明了「去到盡」心態的反面,也是很多人,特別是亞洲人,對「去到盡」心態的懷疑。他們不會把自己的目標放在首位,總會對身邊其他事情有所顧忌。他們把「去到盡」心態與「自大」掛勾,比較喜歡中國式的「中庸之道」(先不論如何做才能達到「中庸之道」,這是另外的考量了),覺得「任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凡事不用去到盡。這當然有其道理,而結果也是大部分人沒有外國人那種事業上的成就。
我也曾經因為「去到盡」的心態而失去了一些友誼。那時我覺得我應該要做好朋友的角色,卻因此而令對方感到有壓力,最後當不成朋友。這結果當然是因為很多原因,但其中「去到盡」的心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確實是明顯的。
最後,我覺得我們真的要按事情按場合來決定是否用「去到盡」的態度做事,從而獲我最大的利益。
看完文章後是否知道更多了?歡迎你留言,或發信到電郵learning@iamdelusionman.com一起交流一下!如果你有興趣想一起寫文章,我也歡迎你來inbox啊!
另外,以下這篇文章可能可以解決你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