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會改變一直使用的會計估計,或者改正之前的錯誤。有時候,一些會計政策的改變也會導致公司的財務報表需要作出調整。另外,當某些重大事情在報導期間(Reporting Date)之後才發生,公司可能要作出相關披露。本文將會簡述一下相關的會計調整及注意事項。
HKAS 8 會計政策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會計政策是指公司進行會計核算和編製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和方法,例如使用不同的HKFRSs,或者在模型(Model, eg, Cost Model v Revaluation Model)上的應用。我們應該按照個人的會計知識和公司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應該使用哪種會計政策,或者以個人判斷來找出最合適的會計政策。
而會計政策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顧名思義就是會計政策上的一些變動。一般來說,公司需要以相同的會計政策來處理相似的交易,以確保財務報表上的一致性(Consistency),所以不應該隨便作出會計政策變動。但有時候,公司也會遇上會計政策變動的時候,近年最重大的會計政策變動要數HKFRS 9 Financial Instruments、HKFRS 15 Revenue和HKFRS 16 Leasing。另外,當公司發現使用另一個會計政策比當下使用的更能展示更可靠和相關的資料,公司也應該自動作出會計政策變動(即自願調整(Volumntary Change))。
當會計政策變動是因為會計政策的更新或取代,公司應該參考該新的會計政策作出相應調整,例如怎樣去改動?是否有追溯性(Retrospective)?還是從當下開始更改(Prospective)?一般來說,如果新的會計政策未有提及,公司需要回溯其最近一個比較年份的期初餘額(Opening Balance)並作出調整。如果是公司自願作出會計政策變動,則也需要回溯其最近一個比較年份的期初餘額(Opening Balance)並作出調整。
回溯調整(Restropective Adjustment)並不複雜,只需要在本來只顯示兩個年度(上年期末餘額(亦即是今年期初餘額)和今年期末餘額)的數值的財務報表裡,再加多一行來顯示調整後的上年期初餘額便行。
如果那回溯調整(Restropective Adjustment)在實務上不可行(Impracticable),
- 如該影響只涉及某特定時期(Period-specific effect),公司應把新的會計政策應用在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並重編相關時期的資產及負債的賬面價值(Carrying amount),以及權益的期初餘額(Opening Balance)[Retrospective];
- 如該影響涉及累積效果(從過去時期開始影響至今期的期初)(Cumulative Effect),公司應重編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的比較資訊(Comparative Information)[Prospective]。
題外話:針對HK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和HKAS 38 Intangible Assets中的資產重估(Asset Revaluation),則要跟從相關會計準則來處理。
在披露(Disclosure)裡,我們要披露首次應用某會計政策,或者當進行自願調整(Volumntary Change),例如調整的性質、原因、調整金額等,詳情可參考HKAS 8。
HKAS 8 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則是關於賬面價值(Carrying amount)的調整。當我們評估資產及負債目前狀況與相關的未來預期效益與義務後,對資產、負債帳面金額或資產各期耗用金額作出調整,我們便會稱之為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折舊(Depreciation)時有效年期(Useful Life)的轉變。
要留意的是,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會產生新的資訊,因此不是錯誤改正(Corrections of Errors)。另外,如果不能確定相關調整是會計政策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還是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就直接把它當成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好了。
在會計估計變動(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裡,我們會把所有調整作為從當下開始更改(Prospective),並在當期或從當期起,於Income Statement和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裡反映出來。
在披露(Disclosure)裡,我們要披露對當期有影響的調整的性質和調整金額,除非調整對將來有影響卻不能實際地估量(這也要披露)。詳情可參考HKAS 8。
HKAS 8 錯誤(Errors)
錯誤(Errors)是指前期(prior period)的財務報表裡基於未能使用/錯用可不可靠的資訊而導致的忽略(Omission)或錯誤陳述(Misstatement)。那些資訊曾經是可得的,而且是能預期獲得並應被考慮在財務報表裡。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公司在賣了某些貨品後仍然記錄在帳上,令貨品的賬面價值被誇大。
錯誤(Errors)可能發生於有關認列(Recongition)、衡量(Measurement)、表達(Presentation)或揭露(Disclosure)。除非實務上不可行(Impracticable),公司應於發現重大前期錯誤後以回溯調整(Restropective Adjustment)來改正錯誤:
- 如該影響只涉及某特定時期,則公司需重編錯誤發生的該前期所表達的比較金額(即上一期金額);或
- 若錯誤發生在所表達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之前,則應重編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的資產、負債及權益的期初餘額(Opening Balance)。
如果那回溯調整(Restropective Adjustment)在實務上不可行(Impracticable),
- 如該錯誤只涉及某特定時期(Period-specific effect),公司應重編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的資產、負債及權益的期初餘額(Opening Balance)[Retrospective];
- 如該錯誤涉及累積效果(從過去時期開始影響至今期的期初)(Cumulative Effect),公司應重編最早期間(earliest prior period)的比較資訊(Comparative Information)[Prospective]。
在披露(Disclosure)裡,我們要披露對當期有影響的前期錯誤的性質和調整金額。詳情可參考HKAS 8。
HKAS 10 報導期間後事項(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
HKAS 10是用來處理報導期間後事項(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
報導期間後事項(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是指於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至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間所發生的有利及不利的事件。這些事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 報導期間後調整事項(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及
- 報導期間後非調整事項(Non-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
換句話說,如果事件不是在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至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間所發生,那我們就不用考慮使用HKAS 10。
基本的思考模式是:當我們確定有事件發生在那段時間,而且那事件是有關另一件在報導日(Reporting Date)時已經出現的事件,並為我們提供額外的資訊或有關持續經營的事件(Going Concern Matters),則我們應該要作出金額上的調整並作出披露(報導期間後調整事項(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如果相關事件是很重大和不披露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我們則要作出披露但不作出金額上的調整(報導期間後非調整事項(Non-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
以下是報導期間後調整事項(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的例子:
- 法庭判決出現在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和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之間,確認公司在報導日(Reporting Date)時有現時義務(Present Obligation),因此需要按HKAS 37調整負債準備(Provision),同時作出披露 ;
- 某子公司在報導日(Reporting Date)時的財務報表已顯示有持續經營的問題,並在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和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之間,確認子公司將會清盤(Bankrupt),因此母公司在準備合併報表時,需要對子公司的投資和其他與子公司的集團內部交易(Intra-group transactions)作出減值準備(Impairment Loss Provision),同時作出披露。
以下是報導期間後非調整事項(Non-adjusting 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的例子:
- 某公司持有的貨物於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和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期間,因為火災而全數損失。由於該公司不會在報導日(Reporting Date)時得知相關意外,因此不會有任何金額上的調整,只需作出披露(該事項的性質和對財務影響的估計數)。
- 某公司於於報導期間結束日(End of reporting period)和通過發布財務報表日(The date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uthorised to issue)期間公佈發放股利(declare dividend),公司不需要確認應付股利(Dividend Payable),只需作出披露(該事項的性質和對財務影響的估計數)。
看完文章後是否知道更多了?歡迎你留言,或發信到電郵learning@iamdelusionman.com一起交流一下!如果你有興趣想一起寫文章,我也歡迎你來inbox啊!
罔相心室(CHI): https://chinese.iamdelusionman.com/
罔相心室(ENG): https://iamdelusionman.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amdelusionman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roadoflearning2020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ickki_mong/
MeWe: https://mewe.com/i/yickkimong
另外,以下這篇文章可能可以解決你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