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Q之路(九十二):HKAS 1 財務報表之表達(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在學習會計的初期便已經知道要準備資產負債表(現稱Financial Statement of Position)、損益表(現稱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和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也學到了哪些項目應在那個報表中,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詳細寫在HKAS 1 財務報表之表達這條會計準則裡,而非隨便亂說的。

我以前都沒有留意這條會計準則,心想以前大學學過什麼,便應怎樣做。

事實上,以前當我們學習那些基礎的會計時,我們並沒有注意到/老師沒有告訴我們,那些其實都是跟從會計準則的條文。結果,我們不是基於那些會計準則的條文,而是基於教材而學到那些知識,好處是簡潔易明,壞處是那些會計處理背後的一些原理和複雜性都因此而忽略了。

我不會說初學者應該以會計準則為主要學習工具,因為當中的有些條文寫得太艱澀難懂,即使是做了很多年會計的人也可能看不明(我就是經常不理解當中條文的會計仔之一)。因此,為了掌握會計的基礎知識,我強烈建議先去找一些寫得很易懂的文章/書本來學習。

但是,當會計程度到了某一個地步,我便建議應該嘗試直接看看會計準則,直接了解專業人士如何闡釋相關準則,好讓我們反思一下我們以前所學的是否片面的知識,也讓我們乘機複習一下。

資產負債表(現稱Financial Statement of Position)

每一位讀過會計的人也知道,資產負債表(Financial Statement of Position)是公司用來展示其所擁有的資產和負債的報表,並且要顯示出當期和上一期的數字(即比較數字,Comparative Amounts)。以下這一條基本的算式說明了一切:

資產(Assets) = 負債(Liabilities) + 股東權益(Equity)

根據HKAS 1,資產負債表需要展示指定的項目,除非它們並版重大(Material),例如物業,廠房及設備(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金融資產和負債(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應收款及應付款(Trade Payables and Receivables)、現金及約當現金(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等等。其排列也應跟據項目的性質(有形先於無形)和流動性(由上而下遞增)。

相關的項目可以加總成小計(Sub-total),而且需要有一致性,即不應在不用時期出現不同的項目展示和排列。

無論是資產還是負債,我們都要以流動(Current)和非流動(Non-current)來分類。

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s)是指主要是用於貿易的資產,或者是現金及約當現金(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它們可以在正常營運活動中變現或消耗,過程預期在12個月裡發生。任何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都是非流動資產(Non-current Assets)。

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是指主要是從貿易產生出來的負債。它們會在正常營運活動中處理,過程預期在12個月裡發生。任何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都是非流動負債(Non-current Liabilities)。這裡要注意的是,假如有關負債是立即付款(Payable on Demand)(即貸方能無條件地要求即時償還貸款),即使還款年期多於12個月,也必須要把它記在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之中;假如有關負債是有至少12個月的寬限期(Grace Period),則可以把它記在非流動負債(Non-current Liabilities)之中。

至於股東權益則需顯示出股份總額、不同的儲備(例如重估儲備(Revaluation Reserve))和保留盈餘(Retained Earnings)。

HKAS 1已提供了一個範例供大家參考(P. 96-97)。

損益表(現稱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用單一報表(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或分開報表(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來顯示財務數據。我們可以把損益表分成兩部分:損益部分和其他綜合收益部分。

與資產負債表一樣,公司在準備損益表時也應同時顯示出當期和上一期的數字。

根據HKAS 1,損益表需要展示指定的項目,例如損益部分的盈利(Revenue)、財務成本(Finance Cost)、減值損失(Impairment Loss)、終止確認資產後的損益(Gain or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derecogn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measured at amortised cost)、稅務開支(Tax Expenses)等等。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收入和支出是不能抵消的,除非有其他會計準則容許。

而其他綜合收益部分中,有關聯營公司(Associates)和合資(Joint Venture)的其他綜合收益必須要跟其他其他綜合收益(例如重估(Revaluation)所得的收益)分開顯示。

最後,假如帳上有非控股權益(Non-controling Interest),公司也要分開顯示。

HKAS 1已提供了一些範例供大家參考(P. 99-110)。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則由會計準則HKAS 7 來解說,詳情可參考我以下的一篇文章:

完Q之路(八十九):HKAS 7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顧名思義,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顯示出股東權益的變動,例如股本(Share Capital)、重估儲備(Revaluation Reserve)、保留盈餘(Retained Earnings)等的變動,並且分開非控股權益(Non-controling Interest)的部分和母公司(Owners of theParent)的部分。

HKAS 1已提供了一些範例供大家參考(P. 111-112)。

其他HKAS 1的重點

HKAS 1 為我們說明會計的基礎,除了是主要的報表的呈現方式外,還說明了其他會計的要點。

第一點是關於真實與公允(True and Fair View)。財務報表一定要以真實與公允的方式呈現出其財務狀況(Financial Position)、財務表現(Financial Performance)和現金流量(Cash Flows),這些將會以資產負債表(Financial Statement of Position)、損益表(Statement of Profit and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和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來展示出來。因此,公司必須遵守HKFRS和給予額外披露來達致帳上的真實與公允。

這裡簡單說一下:HKAS是參考IA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而IAS是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IASC)所發展出來的會計準則;而HKFRS則是參考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而IFRS則是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所發展出來的會計準則。IASC是IASB的前身,舊的會計準則通常是IAS,而近年所發展的新會計準則(例如IFRS 15、IFRS 16)便以IFRS來解說。

第二點是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公司管理層需要定期評估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假如公司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他們需要披露相關的不確定性(例如公司有流動性問題,過度的資不抵債令公司可能會有經營困難)。假如那些不確定性都能好好處理,公司也要作出相關披露(例如公司會有持續且穩定的注資)。

第三點是權責發生制原則(Accrual Basis)。權責發生制原則(Accrual Basis)是指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是與現金入帳相反的概念。例如,當公司在四月交付三月的租金,該租金的責任出現在三月,因此相關開支需在三月(而非四月)的帳目上呈現出來。

第四點是重要性和加總(Materiality and Aggregation)。無論相似或不相似的項目,假如其獨立來看是重要的話,它們須分開呈現在報表上,否則可被加總在一起。

這裡簡單說一下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即針對每一條交易或會計事項所顯示的重要性程度。假如忽略那些項目(單獨或與其他項目一起考慮)會影響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作出的經濟決策(Economic Decisions),則它們就是重要的交易或會計事項。相關交易或會計事項的金額或性質將會是其主要考量因素。

第五點是抵消(Offsetting)。除非有相關準則要求或容許,所有資產和負債,或者收入與開支,也不能互相抵消。

第六點是報告頻率(Frequency of reporting)。一般是一年一次,假如出現報告時期的改變,公司需披露相關原因。

第七點是比較數據和一致性(Comparative information & Consistency of presentation)。公司需在財務報表裡顯示當期(當年)和上一期(去年)的財務數據,而兩期的數據必須跟據相同的呈現方式和分類(除非有其他準則的要求)。HKAS 8 進一步補充這一點。


看完文章後是否知道更多了?歡迎你到我的Facebook/IG留言,或發信到電郵learning@iamdelusionman.com一起交流一下!

罔相心室: https://chinese.iamdelusionman.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amdelusionman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roadoflearning2020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ickki_mo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