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心書庫(十九):《The 1-Page Marketing Plan: Get New Customers, Make More Money, And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在去年社會運動中,其中一樣令市民支持示威者的手段就是連儂牆:示威者和其支持者就是利用牆上不絕的文宣,表達出他們對當權者的不滿,以及他們內心的宏願。連儂牆的威力,令當權者以及反對示威者的人都感到威脅,於是決定用「見一個,撕一個」的方法對抗。連儂牆正正顯示了Marketing的威力。 一間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賺錢,因為如果賺不了錢,生意維持不了,最後只能迎接們閉的下場。要賺錢,就要有銷售,所以一般來說銷售員的地位很高,只要不太過份,他們做什麼也被容許。但是,銷售往往並不是只靠銷售員的口才,更重要的是產品的質素,以及Marketing做得好。 要說Marketing是掌握著一盤生意的生死絕對不過份,因為一間公司在初初起步的時候,沒有人識,也沒有人信,如果做不好Marketing,那公司的結局將會如何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換句話說,要做好一盤生意,或者要宣揚一個訊息,我們一般都要依靠Marketing。 《The 1-Page…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八):《人人都要學的CEO說話技巧》

愈來愈多人認為,CY的說話是一種語言「偽」術:經常以不實在的官腔語言說話,並在出事之後強調之前所說的不是大眾所想的。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我無講過我無僭建。」這種說話技巧是否大家想學習的?我不知其他人的想法,但我個人來說十分討厭這種技巧。 我認為CY在任內要做的,除了是解決民生問題,確切做到「急市民所急」、「開誠佈公」等他聲稱會做的事,還要向世界各地口才了得的CEO學習,看看他們的說話技巧。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關CEO的說話技巧的書,相信此信對CY,甚至一眾非CEO的人都有幫助。這本書就是《人人都要學的CEO說話技巧:贏得注意並達成目標的表達訣竅》,由Suzanne Bates所著,夏荷立所譯。 全書分成三章。第一章為CEO的說話秘密。作者認為,口才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一場拍案叫絕的演說,絕不是一位只重視即場爆肚的演說家所能做到的。只有事前做好準備功夫,花心思設計演說,有分享想法的心,該場演說才會獲得觀眾的欣賞。另外,必須要好好下定決心,不斷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才能成功。…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七):《贏盡人脈 : 人脈投資課的十大金律》

你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什麼?學歷?經驗?知識?口才?我相信以上都是成功所需的因素,卻並非決定性的因素。君不見很多具備以上條件的人,最初在社會上起步時走得很快,但往往在某一個職位便停了下來,因為他們缺乏了上流的動力。 換句話說,個人的成功因素在一個人建立事業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但只能提供某一個程度的協助。要繼續上流,必須要靠人脈,而這正正是《贏盡人脈 : 人脈投資課的十大金律》一書想要指導大家的事情。 《贏盡人脈…

2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六):《請勿失禮》

我相信你必定有乘搭九巴的習慣,那你會否選擇下層的車窗位? 那個位置非常特別,因為有兩排座位互相對著,形成一個小空間。你可以老老實實地問自己,否是曾經一個人霸著兩個座位?你是否曾無視那張寫著「飛象過河不守禮」的海報,把雙腳撐到對面的座位下?我想十個問自己這條問題的人,有九位也不能不否認吧!(本人也曾經試過...) 無可否認,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我們卻經常會做出這些行為。究竟是我們不知道?還是我們天生不喜歡守禮?事實上,這個社會裡有很多場合也需要守禮。《請勿失禮》這本書將為你指出各種禮貌的舉動。 《請勿失禮》是由Caroline Tiger著,臧樹林譚。全書分成六章,每一章都為讀者介紹一個特定場合的守禮行為。…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五):《一看就懂!懂得說話,成就100分》

說話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學問。的確,我們自小便學習說話,而且一生說話的次數多如天星星,理應懂得說話,但正正就是因為說話是一種藝術,並不是純粹的有關語言的駕御,所以並不是所有人也能好好說話。 說話除了是有關語言外,還有關輕重、準備、對象、場合和技巧。《一看就懂!懂得說話,成就100分》這本書便針對這五部分來指導讀者如何能好好說話。 《一看就懂!懂得說話,成就100分》是一本台灣書,由古木著,賴鼎偉繪。首先,一知道這是台灣工具書,便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必定是十分豐富,豐富得令人喘不過氣。事實上,我十分欣賞台灣工具書,差不多每本的內容也是編排的十分嚴謹,而且內容豐富得使買者覺得錢是花得值得的。當然,有時太過豐富會令人感到吃不消,畢竟一役接觸的香港和外國的書也不是這樣。 其次,看到有人繪畫,便知這是必定是理想的工具書。我所說的理想不是指其內容,而是指其可讀性,因為很多工具書也以純文字撰寫,有時所涉及的題材太深可能不能用文字好好交待,加上人類對圖像的記憶比起純粹閱讀文字更高,所以我認為最理想的工具書必須是圖文並茂的。(現時,很多工具書也是圖文並茂,所以十分易於閱讀。) 翻到目錄,便看到全書分成五部分,即是上文所說的有關輕重、準備、對象、場合和技巧的解說。數數看,全書共有102篇文章!幸好,每一篇也是一版文字一版圖畫,所以並不擔心有過多內容。…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四):《人事密語》

我不敢說自己已到過全公司所有部門,但大部分也經過。當中有其中一個部門,當我每次經過時,我也會見看幾眼,因為那部門與特區政府的「門常開」相反,永遠都是「門常關」。這神秘的部門到底是什麼部門呢? 沒錯,就是人事部了。 我當然知道人事部「門常關」的原因了──部門存放有很多員工的私人資料,所以必須要關好門,只讓有權限的人進入。但是,「門常關」這一點卻令我對人事部的興趣大增,所以經常希望了解一下這個部門。儘管曾經有幸地分別和三兩位人事部的經理吃飯,但也未能從他們的口中充分了解人事部。 《人事密語》這本書,為我帶來一個驚喜:它由兩位任職人事部的女士阿卡與阿菲所寫,內容圍繞著兩位作者對人事部的認識,及她們在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驚」、「喜」事。 全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對人事部的簡介。作者藉著解答六條(我認為)別人最常問的問題來介紹人事部:…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三):《管理漫談3:做個一等主管》

小弟曾經遇過一名管理人,凡事也要親力親為;不放心手下自行工作,要手下在完成每一份工作之後都要親自再處理;不信任手下,永遠不讓他們做重要的事,結果,他每天都要在公司留至夜晚兩、三時才回家。這樣的管理方法,真是最好的嗎? 經過《管理漫談:做個3F管理人》和《管理漫談(2):做個高明管理人》 兩本書的指導後,我對於管理的學習的認識更深:我發覺原來管理學問是如此的老生常談,但也是如此的難以好好運用。現在,讓我們看看這《管理漫談》系列的最後一本書──《管理漫談3:做個一等主管》究竟還會傳授怎麼樣的管理學問? 《管理漫談3:做個一等主管》一書是由蕭一龍所作。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頂級『EQ』」。這部分主要有關「EQ」:要取道中庸,與同事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並凡事以多角度觀察,學懂放開執著、知足常樂的順應自然的情操;要謹言慎行,兼顧他人,勿我行我素,並且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令自己言行及處事穩當,取得別人信任;要心寬量廣,尊重他人,以同理心待人接物,懂得適時退讓,做事留有餘地;要潔身自好,要有自制力,管理好自己,才能有好表現。…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二):《100元理髮店與美髮沙龍,哪個比較賺錢?》

最近從同事口中得知,公司正考慮引入ERP。我對於ERP的認識不深,於是便到圖書館逛逛,不經意地便發現這本書。 這本書的全名是《100元理髮店與美髮沙龍,哪個比較賺錢?:會計資訊輕鬆學》,由林總著;武井宏文畫;江裕真譯。這本書也是以漫畫的形式,向讀者傳授會計知識。 如果閣下心水清的話,必然會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和我不久前寫的《壽司幹嘛轉來轉去?!》十分類同。的確,這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我認為對比起第一本,這本續作的趣味性更高,內容也更十分豐富。 全書分成十一章(包括序幕及終幕),內容是有關現代企業用到的ERP系統及成本會計。我認為此書的前言說得十分好: 「光閱讀市面上販售的教科書,是無法了解管理會計的。因為,寫在教科書上的東西,是管理會計的學問而已。而且,許多教科書上講的都是理論,而理論與商業實務有相當的落差,這讓讀者很難感受這學問的精妙,導致管理會計在大家心目中變成一門困難的學問,但它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困難。」各位覺得他說得正確嗎?…

0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一):《想被重用,你一定要有的市場判斷力》

我一直都有逛書店的習慣。 還記得幾年前,每當我逛到擺放數學書籍的書櫃時,我會快步離開,因為我知道那些書並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讀得懂的。 幾年後的今天,當我逛到擺放數學書籍的書櫃時,我卻看到很多有關數學入門的書籍,當中還看到一本有關統計學的入門書籍。這使我驚訝現在讀者的閱讀範圍比以前更廣闊,使書商主動出版更多不同種類的初學者書籍。 當下,我立即記下那本書的書名,再到圖書館碰運氣。那本書就是:《想被重用,你一定要有的市場判斷力:3天就能活用,憑統計學讓老闆刮目相看》,由菅民郎及土方裕子著 ;…

2 Comments

相心書庫(十):《余就風企業隨筆》

我十分喜愛看專欄文章。 我認為要寫得一篇好的專欄文章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專欄的空間有限,令專欄文章的字數被局限在某範圍內。要知道某些題材可能十分困難,要用上數千字加上例子去說明;某些題材卻十分簡單,往往只需寥寥數字便能清楚說明,專欄作家要以不多不少的文字來寫文,實在是考驗其寫作功力之舉。 另外,受歡迎的專欄見報率往往十分高,即使一星期寫足七天也並不奇怪,這樣對專欄作家所帶來的壓力十分巨大──他每一天都要有適合的題材寫成專欄文章。這對一位全職專欄作家看似沒什壓力,但又有多少專欄作家是全職寫專欄?很多受歡迎的作家都是因為他的能力在其工作範疇裡獲得其他人的肯定,他才能寫文分享心得,並吸引寫者追看。他們往往視專欄寫作為副業,所以當這份副業每一天也佔用了他一點時間,他感到壓力是無可厚非的。 以上兩點都是小弟認為專欄作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蔡東豪卻成功克服了。 若果你有留意蔡東豪這個人,你會發現他其實有很多身份,分別是:蔡東豪本人、余就風、原復生及孔少林。我不知道他為何用不同的身份來寫專欄,但是他的文章總會有攝人的魔力,使讀者不能自拔地愛上他的文章。這次,使我不能自拔地追看的文章就是多年前蔡東豪以「余就風」的身份寫的專欄的文章結集:《余就風企業隨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