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相雜文(十七):人生、第二人生

「我要我的孩子將來入讀XXX,修讀YYY,大學畢業後在ZZZ公司工作;我要自幼培養他懂得A、B和C...」每當我們問當下已為人父母的人,他們有九成人會這樣說。反覆思量後,我得到的只有一個結論:他們把自己孩子的人生當作自己的「第二人生」。 這種想法不難理解,因為他們也曾經年輕過,體驗過不同的對錯。 他們在年幼時可能沒有好好努力讀書,結果上了一般的小學、中學和大學,結識了很多平庸的人,令他們沒有盡力發光發亮的心態,最後在進入社會後只能做平庸的工作,過上平庸的生活。 或者,他們在年幼時沒有機會去學習不同的技能。他們不懂畫畫、不懂彈琴、不懂拉小提琴、不懂打網球、不懂打哥爾夫球、不懂投資、不懂理財...最後他們只懂得做簡單的事,也失去面對困難、挑戰困難的勇氣。 或者,他們在年幼時自覺做對了一些事情,例如埋頭苦幹地讀書,最後考到高分;對老師長輩唯命是從,不會也不敢做相反的事;相信規矩,也相信跟從大部分人的做事方式便能好好生存。最後,他們成為眾多普通人的其中一人。…

0 Comments

亡想雜文(十五):我們都在等待終結的來臨

大部分的人也會說,不想這麼快便到達人生的終結,因為當終結之時,我便什麼也做不了。我本身也有這種想法,但同時,我的心底裡也會有另一種想法:當終結之後,我便不用再有任何責任、任何負擔、任何令人傷心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一種解脫。 「我們都在等待終結的來臨。」這可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卻是最真實的想法。 每一次旅行,在開始時我總會感到興奮,因為我終於能夠暫時離開香港這遍壓力很大的土地,以旅人的身份在別處享受放鬆的日子。接著,一連串逛街、吃美食、拍照、以外地人的身份享受生活在當地的感覺,過程實在是令人開心,直到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帶著不捨之情慢慢步入機場。 但是,在那份不捨之情之中,卻包含著一份「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我終於可以返回所屬的地方,繼續我的工作。 「不知公司郵箱收到了多少電郵?」、「不知暫時放下的工作有沒有出了亂子?」、「不知上司/下屬有沒有突發的問題等待我的協助?」沒錯,即使在放假旅行中,我滿腦子也充斥著工作的想法,內心的一角彷彿正在等待著旅程的完結,好讓我能盡快重新投入工作。…

0 Comments

妄想雜文(十四):愛情、親情、友情(下)

我認為無論是親情或是友情,當中也有愛情的元素,包括互相關心、理解、體諒、照顧、遷就等;而男女之愛則多出了親密的舉動和生命創造之舉等程度之差。如此看來,我覺我以愛情之心看待父母、親人或朋友是可行的,只要時刻留意行為便可。 很多人對此有其他想法,結果他們對於愛的表達也有不同,導致上文我所提出的問題:「對一些人來說,「我愛你」是很難以啟齒的事,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卻是隨口也能說得出口的事。究竟是否前者從來都不懂愛情,令他們不敢說出口?還是後者對別人的愛太氾濫,令他們很輕易宣之於口?」 事實上,隨便能把「愛」說出口的人不代表是濫愛,更可能是他們懂得「愛」,不會在追尋 「愛」 的時候迷失了,不會不知道何時才是…

0 Comments

妄想雜文(十三):愛情、親情、友情(上)

對一些人來說,「我愛你」是很難以啟齒的事,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卻是隨口也能說得出口的事。究竟是否前者從來都不懂愛情,令他們不敢說出口?還是後者對別人的愛太氾濫,令他們很輕易宣之於口? 我不是愛情專家,當然不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只是我對於思考這些課題有一些興趣,偶然便想燒一下腦細胞,去想想這樣事情。 我還記得在大學時,我其中一科副修科就是有關哲學,其中一個功課就是講述何為愛情?我已經不記得那時我寫了什麼,但最後老師給了我A的分數。未知十年後的我,對於愛情的認知又會否有很大的不同? 愛情,不只存在於男女朋友/夫婦之間 最顯然易見的愛情,就存在於男女朋友/夫婦之間。他們從相遇到了解,從相愛到接受,從兩個個體變成一個合體,當中包含著濃厚的愛。直到步入教堂的一刻,或者之後經歷生小朋友,到合成養大小朋友,最後到白頭到老,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可能體現到雙方的愛。…

0 Comments

妄相雜文(十二):消失

「先生,您的電話號碼已經用了十多年?您真的打算不要了?」電話另一端的客戶服務員好奇一問,我想了一想,便說:「對,我不用了,麻煩幫我刪除吧。」接著就是一些指定的台詞,什麼有一百天保留,之後便完全刪除該號碼等等... 今年的聖誕節,我想容許自己拾回一點過往的負面感情。 那個電話號碼其實是我的另一位家人擁有的,現在他不再使用那號碼,我當然不會那麼傻仔繼續付錢保留號碼了。這其實只是一件十分微不足道的事,卻忽然令我感概了。 原來,當事物快將消逝時,哪怕只是一個用了很久的電話號碼,我的心頭也會湧上莫名的無力感與失落。 我手執電話,一邊聽著電話公司的客戶服務員說話,一面看著我的家:那部電視、那部電腦、那張電腦桌、那張睡床...那些我現在正在擁有的物品,(如果能被用到那麼多年)將會在數十年後,當我離開人世後被丟棄,經處理後回歸大自然。…

0 Comments

妄想雜文(十一):香港正在腐爛

「香港正在腐爛。」這是我對於最近香港發生的事的感受。 很多人會認為我說得對,因為示威者不斷破壞、「裝修」商場店鋪、阻礙交通;有人會覺得是因為警謊不斷發射催淚彈令環境受到污染,又不斷把香港的未來:年輕人的未來逐一催毀。在某程度上,以上的想法都有其道理,但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香港靈魂的喪失。 香港的靈魂,包含著香港人的思想價值觀,而那些思想價值觀正被催殘得體無完膚。 香港人的良知漸漸喪失了。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年輕人被傷害、或者無故被殺死,部分人竟然覺得是咎由自取的結果?他們要求年輕人為其行為負責任,卻又不要求警謊為其不合理的暴力而負責任? 香港人漸漸不懂得自我反省了。部分人不會自我反省,不會去反思多月來的示威者的行為,是基於什麼的原因?他們只會要對方反省,自己則永遠是無錯的一方,選擇把自己所做過的惡行視而不見。…

1 Comment

妄想雜文(十):用錯的態度做事,做一萬次也是錯

用錯的態度做事,做一萬次也是錯。 看在眼裡,有部分老一輩的人也是這樣做事。他們一直以來都用同一種態度處事,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如此教導過,而他們身邊也是這樣做事,結果,他們築起了框架,困住了自己。 看看香港政府的高層們,你便會看到這這類人。 他們都在權力核心工作,深知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在下位地永遠不能反抗在上位者,即不能以下犯上,不然上位者將會作出懲罰。 在他們眼中,他們就是在上位者,普通市民就是在下位者。普通市民必須要絕對服從政府,不能做他們不期望做的事情。…

0 Comments

妄想雜文(九):殺人的一刻,你們在想什麼?

殺人的一刻,你們在想什麼? 執筆之時,已是警謊在西灣河開槍射殺黑衣人後的兩個多小時。由於1111三罷的關係,很多關心香港事務的人一早起身繼續進行抗爭。就在一連串事件發生之後,警謊便在西灣河開了三發真槍。 兩人倒下,一人暈迷不醒。那時我正在家中,準備出門出班。 為什麼?在月初我們已失去了科大的周同學,而他的死因仍然是一個謎。事實的真相眾說紛云,但有一件事是十分確定的:警謊在這件事是責無旁貸的。因為一名警員在將軍澳結婚,黑衣人在附近徘徊,防暴便煞有介事地包圍著將軍澳的黑衣人集結地,結果釀成悲劇。 最終,周同學去世了。…

0 Comments

妄想雜文(八):無力

人生中最感到無力的時刻,莫過於現在。 自小我便被教導很多不同的知識,例如正義必勝、法律會保護市民、警察會保護市民。那時的我又怎會知道,數十年後我將會受到多番的思想衝撃,令我必須重新審視我的價值觀,同時要親手摧毀一些在我成長路上助我堅持的原則。 結果,我再也沒有能依靠的價值觀,當下我變得無力又無助。 究竟正義是什麼?當然,我未有天真到認為這個世界是非黑即白。好人也會有做錯事的時候,壞人也會有逃避制裁的一刻,只是在這兩個月裡,我所聽所聞實在令我感到大受打撃。 原來,掛上正義之旗的警察,只是一班以過大的、看似絕對的權力來為所欲為。他們以暴力對待提出問題和反對的人,不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他們也無情地利用手中的暴力來施予懲罰。…

2 Comments

妄想雜文(七):831

當林鄭宣報可能會行使《緊急法》時,我便察覺到她的別有用心。我也能預見,反對聲音將會因此而加強(包括是本人也感到焦急),結果,人民被迫急了,於是在831紛紛再次上街表達訴求。 結果,悲劇再次發生。 我一直都明白,作為執法者,警察必須要將違法的人拘捕。他們就是以保護人民為大前提而存在,這是無可否認的一點,也是因為這種使命,他們被賦與權力,令他們能確切執行他們的職務。 但是,在大規模運動開始以來的兩個月,我們一直評擊的方向之一是他們的手段: 他們用過份的暴力對付示威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