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二百四十三):現實與追夢
「我們應該接受現實的殘酷?還是努力不懈地追夢?」這是很多人經常問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確實的答案,也不會是能靠著經驗累積而獲得解答。不同人有不同的體會和想法,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實是殘酷的,不管夢想有多美也得接受? 我一直也是蕭若元先生(燒山)的粉絲,每個月也課金到他的Patreon看他的影片。最近我得知他經常使用Clubhouse,並在機緣巧合下進入了某個討論電影的房間,論及香港電影業未來的前景,結果與很多電影人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他與游學修的爭論(聽說已經不是冷靜的討論,而是有點火花的爭論?)更令雙方在事後各自拍了兩條Youtube影片來分別重申自己的看法和對對方論點的評價。 我想應該沒有人不知道Clubhouse是什麼?它是一個只容許參加者以說話的方法進行討論的Apps。與會者在討論過程中不會留下記錄(當然,入房的人用別的方法偷偷錄音是另一回事),因此理論上Clubhouse是「說完就算」的安全平台(但聽聞有後門連接到中國的server,是否真的安全就見仁見智,但有趣的是,聽聞有很多內地人在Clubhouse發言?)。我當時沒有入房,聽不到當時燒山與游學修和一眾年輕電影人等的爭論,只能在事後透過他們各自己影片來得知當時的爭論內容。 先說燒山的看法。燒山雖然是電影業的前輩,但他認為香港電影業未來是沒有前景的,不能再與八十年代相比。他說那時香港電影業的盛況其實是巧合得來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所獲得的成果。過去紅遍一時的演員,在現今世代已找不到接班人,加上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業的迎頭趕上,例如韓國,香港的電影業前景實在令他感到絕望。 「我認為香港電影業能夠復活的可能性是零。年輕人當然可以繼續追夢,但他們一定要接受這個客觀的事實,就是香港電影業沒救了。」燒山這樣說。 這令我想起本港另外的夕陽行業:傳統的報紙業和寫作。隨著科技發達,很多資訊也能免費從網上獲得(資訊是正確還是錯誤則是另一回事),而且在環保意識的提高下,很多人也不再閱讀紙質報紙,而看書也大多選擇易於儲藏和閱讀的e-book。在這個趨勢下,傳統的報紙業和寫作已經漸漸式微,前者不能只透過收費報紙來維持營運,而後者也再看不到另一個倪匡和金庸般,能只靠寫作發達。 對我來說,與其說燒山是在踐踏年輕人追夢,不如說他只是基於他對香港電影業的觀察而表達相應的意見。 隨著社會進步,未來的可能性不會是零? 游學修對於燒山的觀點十分反對,認為燒山貴為香港電影業的前輩,為何可以以這種想法來打擊仍然對香港電影業抱有希望的新世代年輕人?他覺得香港電影業還是有希望的,因為即使香港電影業不能再以傳統的方法重新發光發亮,在互聯網的世界下,資訊傳遞已經突破了地域限制,一部作品已經不再被局限於某一個地區。他覺得如果香港電影業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它將能再次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