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二百四十):會計路

最近,我和做核數師的朋友閑聊數句。他剛在年初轉工,依舊是當核數師,只是轉公司而已。他在轉工前是做某間會計師樓的Senior Audit Associate,下一級應該是Manager,而我覺得他應該夠能力可以跑到普通中小企做至少是Assistant Manager的職級。但是,他仍然想停在當核數師的階段。 不同的選擇…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三十三):不做便不錯

當古天樂、屈臣氏、OK便利店、黃之鋒、光榮飲食、龍豐集團、杜汶澤和龍門冰室等也能在外國買找到口罩並派給有需要的人,政府卻從來未有買到口罩並派給有需要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政府當然有很多藉口,看來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外國人民本身也會買口罩,而且當地實行出口管制,因為很難從外國買到口罩。亦因為前線需要大量口罩,政府實在沒有多餘的口罩能夠派出。但是,觀乎這麼多人能夠買到口罩,這個行動看來又不是那麼mission impossible? 說實話,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有很多,只是他們是否願意去踏出第一步。這次事件令我們知道,只要不是關乎於政治,他們是不會理會市民的生死。說穿了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便不錯。 這令我想起了當初我初到現在這間公司時,上司給了我一個excel…

2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三十二):選擇

一位投行高層朋友最近告訴我,公司有意推他一把,安排他也為新分部的CEO,條件是他要在那新分部做數年的開荒牛。那新分部當然是在外國,在他讀大學的地方,因此他絕對沒有適應的問題。只是,當我以為他的回答十分明顯,他卻給予另一個回答。 正常來說,一位和我同年的人,能夠成為某大公司的新分部的CEO,當然是難得的機會:有多少人渴望爬上這個位置卻又沒有這個機會或實力?現在,我的朋友遇上了這個機會,他理應會想接受這個挑戰。 但是,他卻表示自己正在考慮,因為他的家人全都在這裡。我當下想,他應該只會離開幾年,之前又不是沒有試過,加上當上CEO之後薪酬及福利必定是現在的數倍,他實在沒有拒絕的理由? 他回答說,他認為家人最重要,這也是他當初在國外讀完書、工作了幾年後選擇回來的主要原因。「錢再多也買不到親情。」他以短短數字回應,但我也明白他的心情。 我也是重家庭的人,所以當初當我知道做核數師會令(大部分)人六親不認時,我便選擇不去做核數師,選了一條困難的路。我想,如果我當初什麼也不理,一心只是想進入大型核數公司作事業的踏腳石,我現在的成就可能更高。…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三十一):討價還價

今天在家工作時,老闆whatsapp了我,說某公司最後給了我們一個最優惠的價格。我想起之前我們為了找其他公司幫我們完成某項工作,四出找不同的公司報價,但他們的價錢都比我們心中的價格貴了一大截。現在,老闆竟然找到了一間能給出合心水價格的公司...? 那項工作需要某種專業知識才能做到,所以當初我也能想像到價格必定不會便宜。可是,由於今年的經濟轉差,不論是本土還是外國,都受到不同的天災人禍所影響,令2020年變成一個十分艱難的一年。為此,我的老闆早已想了很多節流的方案,而且對未來的開支也有很嚴格的監管。 換句話說,老闆的想法是,對於完成那項工作,他想付出經濟廂位的價錢,換取商務廂位的享受。這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一個奢想。我想對老闆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以創業家的執著堅持不讓步,結果這次幸運之神站在他那方,令他最得勝利。 過程實在不易,首先要找到那家公司實在不容易。我從不同的途徑找到不同的合資格的公司,再結予有限的資料讓他們設下大約的價錢。之後,老闆便利用他的專業知識(他曾經做過類似的工作)來給出一點意見,再由我來和不同的公司跟進。 我以討論時的對話、對方的回應和對方開出的價錢來判斷對方是否能繼續合作,最後找到A。當然,他們的價錢只是相芍較低而已,在我們心目我們想要更低,結果他聽到後便拋下了10%的折扣,說這是最後的一口價。…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三十):WFH,Work From Home

行山是一種令人放鬆的運動,是都市人在壓力大的社會中尋求平靜的活動,根本是百利而無一害。只是,當行山是在不適合的時間進行,即使是令人身心舒暢的運動,也會為人帶來傷害。 由於最近疫情爆發,很多公司都為了員工的著想而決定讓員工在家公作(Work From Home, WFH)。對打工仔來說,這當然是十分令人感動之舉,因為這顯示了公司對員工健康著想的態度,不是把員工看作為機械、而是一些有血肉之軀的人。…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二十九):「你們想不想學習新事物?」

近月,我發現公司的某項開支不斷上升,我想是時候要檢討一下那開支的情況和金額,於是便在Team Meeting裡提出來,並提出以上的問題。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答案十分明顯的問題,但Team的反應卻令我感到愕然。 他們沒有回答。不是他們沒有即時回答,而是他們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他們連望我一眼也沒有,只是低下頭,望著自己的手提電腦,不發一言。我等了數秒,等不到他們任何反應,我便再說:「那其實是很容易做的工作。我們手上有齊過去12個月的數,那麼我們只要整理好那些數據,再用excel計算便行。這樣的話你們也能學到新事物,你們覺得怎樣?」 我天真地想,每個人也像我一樣,希望學到新知識,對學習充滿著熱情,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但是,現實就是,原來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好學。…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二十):時間管理的潛台詞

上回說到我們經常聽到時間管理這詞語,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裡感受到時間管理的困難。很多時候,我們會嘗試用日程表來解決這些問題,但絕大部分的人失敗了,原因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日程表只是整理工作的工具而己。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 我的前老闆曾經向我展示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行為。 他是一名外國人,有一段時間他經常要不停飛到不同的國家,處理很多公事和私事。因為他經常不在香港辦公室,很多時候一些要他親自處理的事務便變得很困難,例如要他協助付款,或者要他簽署一些文件。 前者其實相對簡單,只要他手上有銀行Token,他能連接上網的話,他便能即時處理付款;而簽署文件則要他親身在港才能做得到。…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一十九):用行程表來管理時間?想多了!

記得我在舊公司工作時,我從我的前上司身上學會了一件事:當想找上司開會時,千萬不要直接問他們,因為他們不會直接回答你,只會叫你看看他的行程表。 當然,這只是應用在上司是那種會寫行程表的人;如果他是一些很隨性,或者不太忙的人,還是直接問下為好。 那時候我們都使用Microsoft Outlook,當中的行程表的功能讓我們可以知道所有同事的所有行程(他們也會選擇把私人會議隱藏,讓其他人不知道他將管誰開會,但我們仍然會知道他在某個時間是要做某事情),因此當時我的上司便要求我們如果有什麼事情要找他,不要先直接問他,直接看他的行程表便成,因為他不會記得每一個行程。 我曾在《放心,你仍然在學習的道路上》一文中提到,成功的人的其中一個習慣就是寫行程表,因為這樣做是可以讓他們知道接下來將要做什麼,有多少空閒時間可以做其他事情。…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一十七):冒險吧!年青人

下屬A一直以來也很盡損地工作,其他人也感受到他的努力,但有一些地方他表現得不太好,其中一樣是他不敢去嘗試。 記得他最初加入時,他努力地寫下筆記,確保一一記下自己要做的事,不會有遺漏,也不會有錯誤。可是,當去到某一個地步,他便會要求之後才繼續指導,因為他希望先做熟目前手頭上的工作,才進一步地做更加多更加複雜的工作。 顯然他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完成多少工作,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能力並不是太強,所以他希望慢慢做。可是,他並不是剛畢業的學生,而是在社會上工作已有並差不多六、七年。如果他仍然保持這種心態工作,他往後的路只會愈來愈難行。 他究竟做錯了什麼? 首先,我覺得他很出色地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極限。這並不是很多人也能做到的事,結果很多人不自量力地接受能力以外的工作,最後七完成不了,令自己聲譽受損之餘,也令別人的工作進度受影響。…

0 Comments

第二人生(二百一十六):新興產業的盈利增長

記得在上一間公司工作時,有一位新來的同事在剛過了試用期後和我閑聊。當時正值公司內部傳出打算在美國上市,他便表示對於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太看好。 他曾經任職於很多公司的會計部,是經驗老到的會計佬,他這樣提出擔憂當然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問他詳細的睇法,他表示對公司的帳還不算太了解,但看來公司連續數年都是淨虧損,實在很難吸引投資者。 類似的看法在我現在的公司也聽說過:有一位核數師曾經對我說我的公司正在虧損,同時又收購一些虧損中的公司,實在不太看好我公司的生意。 原來,很多人對於一個虧錢的生意都沒有很大的信心?總覺得只有賺錢的公司才能生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