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女.相心(一百一十三): 情深深雨濛濛
窗外正在下雨。 它彷彿正在表達我自己的心情。 沒錯,事業上的停滯為我帶來的打撃頗大。不,不能說是停滯,只是前進的方向向我所期待的有所出入。 抱歉,我目前看不見走上會計路的未來。 的確,從我在最初拒絕踏上核數師的路時,我已經知道我的路將會有多難走。當然,誰又說得上踏上核數師之路之後,人生會比較易行呢?但明顯地,身邊的核數師朋友無一不在修羅經歷之後獲得更好的發展。…
窗外正在下雨。 它彷彿正在表達我自己的心情。 沒錯,事業上的停滯為我帶來的打撃頗大。不,不能說是停滯,只是前進的方向向我所期待的有所出入。 抱歉,我目前看不見走上會計路的未來。 的確,從我在最初拒絕踏上核數師的路時,我已經知道我的路將會有多難走。當然,誰又說得上踏上核數師之路之後,人生會比較易行呢?但明顯地,身邊的核數師朋友無一不在修羅經歷之後獲得更好的發展。…
昨天看了新聞,方知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卷一及卷二已在昨天開考。試後,新聞記者訪問了應考考生的感受,他們都說考試十分困難,其中卷一白話文《第九味》的問題更是難上加難:要學生思考文中無提及過的「第九味」是甚麼。結果顯然而見,受訪學生不懂作答。記者之後訪問某學校都老師。該老師也表示,那條問題十分困難,而個人歷練不多的考生十亅實上很難去找出答案。 沒錯,我同意考試裡會有容易及困難的題目,而困難的題目往往能用作分辨能力較強的考生,但考試的目的是否就是要為考生的能力作排名? 自開始讀大學,我身邊的人便對我說,讀會計註定要一世考試,因為要考取會計牌必需要經歷很多份試卷的磨練。可是,他們說的只是ACCA的情況,而HKICPA只有五份卷,快則一年半便能完成。而且,只有做會計的才要考試嗎?其實從事其他行業也要考試,比如surveying,它的考試聽說是十分困難,因為不只考生要努力,他還要聘請(沒錯,是要用真金白銀的聘請)其他行業的專家幫手做考試的準備工夫,而該考試也是非一般的困難,年中有不少考生要重考。所以,考試並非從事會計的專美。 但是,為何要考試呢? 我認為,考試的最終目的,在於考驗考生能否學以致用。透過不同的問題來多方面考驗考生,看看他能否利用學過的東西作多方面的應用。舉一個會計的例子,假設某公司將投資物業轉為PPE,那相關會計處理是什麼?首先要考慮該物業是否有用途上的轉變,因為沒有的話是會計準則是不容許公司私自將投資物業轉為PPE(因為投資物業不用折舊,有window…
自看到漫畫《爆漫王》中主角的堅持與努力不懈後,小弟感到自愧不如:竟然有可以堅持追求夢想,排除萬難? 不知道《爆漫王》是什麼的人,可以到wikipedia查看一下: 「《爆漫王。》(日語:バクマン。)是由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的作品...擁有繪畫才能的中學3年級生真城最高對未來沒有夢想,只是想要平凡的活下去。但是有一天,班上的高材生高木秋人發現了他的才能,邀請他一起搭檔當漫畫家。最高於是下了決心當漫畫家,準備登上日本第一漫畫的王位,同時為了與夢中情人亞豆美保結婚而創一番成就。」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漫畫,不是現實,因為現實不可能是這樣。可是,現實是否真的沒有這些努力追求夢想的呢?我不會絕對否定這類人的的存在。事實上,《爆漫王》真實地呈現出日本漫畫家的努力追夢的人生。…
想當年,在選擇修讀什麼大學學位時,我只知道自己若果選擇修讀會計,自己將來的道路便是和數字打交道的會計師或核數師:會計師就是為公司「做好一盤數」,核數師就是核查會計師做的那盤數是否能夠真實及公平地反映出公司在某時期的情況。 當時沒有想到,竟然有讀會計的會做一些不太接觸數字的工作。 直到畢業前開始找第一份工,才知道會計並不只是以上兩類,雖然大部分我的朋友/同學都是在這兩個選擇裡二擇其一。 「什麼是風險諮詢?」最近有不是會計界的朋友問我這條問題。他說最近有朋友做了這份工,之後忽然人間蒸發了。我笑他說他的朋友不是人間蒸發,只是做風險諮詢的其實和做核數的差不多。 …
一直以來,我對於政治都顯得十分避忌,因為從不同的媒體裡,我總看到談及政治的人被抨擊,被責罵。他們很多都是十分有立場,而且十分堅持自己的信念,但往往就是這些立場和堅持,為他們帶來批評。可是,他們有著我沒有的堅忍之心,相信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忍受著別人的負面評價,一路向前走。我自問沒有他們的那份決心。 二十多年來,我從未有上街,從未有表態,只是利用我的一張咀,或者眼前的鍵盤,表達我的一些意見,即使我從不認為我的意見有多少重量。直到那一天,我終於放棄了用口說話,放棄扮演鍵盤戰士,抬起頭,挺起胸膛,走到街上,用腳表達我的想法。 那一天就是十月二十日。那是我首次參與遊行的日子。…
九月十八日,我經歷了人生第一個speed dating。在會場裡,有上百個人,男的有風度翩翩的,有英俊瀟灑的,也有機智精明的;女的則有美麗大方的,有嬌小可愛的,也有溫柔和順的。大會安排我們每一個人在一小時裡和二十人對話,希望我們把握機會,互相分享到我們想知想要的東西。 我被安排坐在某一個座位,對面已有一位專業人士就座。他成熟穩重,卻沒有露出一絲架子;滿頭灰髮,卻感到他全身充滿青春和朝氣...慢著,為何這傢伙年紀這麼大的?小弟三十也未到啊! 不...我應該問,為何我會被安排坐在一位男人的對面?這是什麼speed dating啊?…
不知我們的特首梁振英先生昨夜能否安睡? 今天是七.一。「七」和「一」,這兩個本來沒有什麼意思的數字,在香港人眼裡,變成爭取的代名詞。自從香港回歸中國,香港市民便感到愈來愈不滿?為什麼?我並不想將全部責任都推給某些人士或組織,但往往是他們的行為說話,令我們感到真的受傷了,令我們感到被別人侵犯了,令我們失去本來應有的珍貴東西。 我們是否沒有努力爭取?當然不是!我相信每一位居住在香港的人都曾經用自己的方法去努力保護自己所曾擁有的瑰寶:自由和權利,但某些人/組織卻因為我們擁有的自由意志而感到害怕,於是以亂作借口,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來制壓著努力爭取自由和權利的人民,這算是哪門子的道理? 身為香港特首的梁振英先生,請問你在這件事上,為香港市民做了什麼嗎?…
《上流力:CEO的脫宅成才方程式》一書的作者陳振康曾在書裡表示,從來不要依賴別人給自己幫助,因為在這世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外,不會有人會真心對自己好。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必須要靠自己努力,力爭上游。 可是,自我懂事開始,這個社會一直教導我團結名合作的重要性。每一個人都不能獨自存在,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己自足地生存。生活在香港的我們就是一個好例子:不論食物、食用水、衣物、甚至文化,也要依賴其他地方。套用數年前的一套電影戲名《日本以外全部沉沒》,假如變成《香港以外全部沉沒》,那香港這地方必然會很快消失。 是故,出生在香港的我,加上傳統中國人對家及朋友的關係的重視,我對依賴並無感到不妥當,相反,我覺得要在這世界上生存甚至成功,必須依賴別人。由此我有一個想法:我們要依賴別人;為了取得別人的幫助,我們應該要主動協助別人。那麼,主動協助別人難道不是「老馮」要做的嗎? ------------------------------------- 儘管早前有不肖子殺家人的事情發生,而且有人更將事情歸咎於兇手經常接觸暴力漫畫,但這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誤認為漫畫就等於暴力。可是,在更多的時候,漫畫帶給我的不只是感官上的娛樂,還有思想上的醒覺。…
「不能隨心所欲地投球...原因是意志力不夠。」 這是《超智遊戲》主角渡久地在第一集所說的一句台辭。那時有人以言語來挑釁他,於是他說出以上的說話。接著,他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說話──將三支飛鏢拋出,全部命中紅心。 的確,這只是漫畫的橋段,即使是多麼的天方夜譚也被容許。可是,渡久地所說的意志力,在現實生活中也常聽到別人說出口。其中,心靈勵志書《秘密》便指出令人成功的力量就是想法的不同:只有擁有強烈覺得自己能夠成功的人才能成功。這些所謂強烈的想法不就是渡久地所說的意志力嗎? 那麼,強烈的意志力真的能使人成功嗎?…
昨夜剛好在家,有機會看最近熱爆全城的綜藝節目《玩嘢王》。今集李思捷邀請到三位熟男拍檔上節目,要求他們問身邊朋友借錢。身為一位地道香港人,我自問深明香港人對借錢之事十分抗拒,不會隨便借錢給人,以免「講錢傷感情」,或者即使借也只會是小數目,不會是只要朋友開聲,便兩肋插刀地幫助。 可是,這一集《玩嘢王》卻令再次思考友情與金錢之關係──原來只要友情夠深夠厚,便不會因金錢的介入而令人際關係疏遠。 或者這只是個別的事件?被請來的嘉賓向他們的藝人朋友借的數目不少(不才對我來說是大數目),至少數萬元,大至數十萬也有。在電視旁邊收看的我每聽到那些天文數字的金額,均會有「某某是否會借錢?」這種疑問,但大部分被問借錢的人往往十分爽快,不用數秒思考便毅然答應,十分難得。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場遊戲?我認為機會不大(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根據)。因為他們有錢?這也是原因之一,因為聽說一般成功上位的藝人拍劇每一集也有數萬,以每套劇集二、三十集計算,也會有數十萬吧?加上他們經常登台賺外快,只要比其他人努力便能有更可觀的收入,比起我們這些會計人,拼了老命工作也只有微薄薪酬,可見收穫與付出不是必然的成正比。 另外,想必嘉賓與被問借錢的人的關係十分好吧?不然不會隨便借錢。要知道肯借錢不等於不重視金錢,只是因為相信借出的能全數收回,這就是有信用的表現。就像銀行貸款前,也會先檢查一下借貸人的credit…